聽到李白義憤填膺的話,王昌齡又是長長一聲歎息,沉吟片刻才道:“可惜了太白兄一身本事,卻歎運途不濟,時光蹉跎,罷了罷了,這天下大勢,豈是你我幾個窮酸文人能夠左右得了呢?”
李白原本天性豪爽,一句“天子呼來不上船”更可見其傲骨不凡,但到天命之年,終歸還是抵不過現實的遭遇。
李白話題轉過,語帶疑惑地向王昌齡問道:“不說這些糟心事了,我剛入臨淮便聽說你也到了此地,並且還受到賀蘭將軍的賞識接見,所以特地前來相會。隻是,小弟有一點不明白,昌齡兄不是在龍標尉任上麼,怎麼會千裏迢迢來到此地了呢?”
王昌齡沉默了小會兒,答道:“不瞞太白老弟,為兄原本是要北返省親的,不曾想數月前故土已經淪陷賊手,又聞張巡將軍在睢陽一帶孤軍抗敵,死戰不退。念及故鄉家人安危,又感張將軍忠義,所以特地繞道東來,求見老友、現濠州刺史閭丘曉閭刺史出兵北上,助張將軍共同抗賊。”
李鈺一聽,瞬間明白過來,心中對王昌齡繞道東來的意圖終於有所明白。如此看來,這王昌齡果然不負青史所載,也是個為國為民操心之人。
可惜他與李白、杜甫等人均是一樣,空有滿腔報國之誌,奈何人微言輕,於時局根本起不到絲毫作用。
李白聞言語氣有些異樣地道:“昌齡兄和閭丘曉認識?”
王昌齡回道:“曾有同窗之誼,也算多年故舊。”
李白又道:“有句話小弟本不該講,但為昌齡兄考慮卻又不得不說。閭丘曉此人我也有所聽聞,素來氣量狹窄不能容人,且貪生怕死,卻又偏偏有一手拍馬屁的功夫。你來求他出兵北上相助張巡將軍,恐怕隻能是癡心妄想了。”
王昌齡回道:“太白老弟所言,愚兄又怎能不知?但我和閭丘曉認識也算有二十餘年了,以前也曾蒙受他的救濟度過一段艱苦的日子,即便他不會聽我勸說出兵北伐,想來也沒有什麼損失。若是他能夠體諒張將軍之苦,那河南道的形勢也將大大環節,於你我而言,豈不是大大的美事一件?”
李白聽到王昌齡如此陳述,一時啞口,許久才道:“既然如此,昌齡兄還請多加個心眼,閭丘曉此人,絕非善男信女,更不會因為與你二十幾年的交情就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聽李白說完,王昌齡“嗯”了一聲,才道:“愚兄記得了。不知你們此來,事情進展得怎麼樣了?“
李鈺知道王昌齡所說的事情自然是指的李白此行前來勸說賀蘭進明謀反之事。
說到這裏,李白將音量壓得極低,但李鈺過人的耳力還是聽得一清二楚:“此事乃是絕密,我和薛鏐今夜才剛剛潛入臨淮,還沒來得及到賀蘭將軍府上拜訪。明日天明,我和薛鏐將同去拜訪賀蘭將軍。”
王昌齡聞言,語氣同樣放得極低:“原來如此。愚兄今日得閭丘曉引薦,與賀蘭將軍已有一敘。我觀賀蘭將軍此人好古博雅,經籍滿腹,頗重腹有詩書之人。太白老弟才名遠播,連當今太上皇都讚不絕口,若你能登門拜訪,必會得到賀蘭將軍賞識。永王倒是有識人之明,竟會選派你前來做這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