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資產減值(1 / 2)

“為緩解危機而實行的策略必引發通脹,現金是注定會貶值的可怕長期資產。勝負在於信心何時能恢複,而美國的房地產能否止跌將是信心轉折的關鍵。”——股神巴菲特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利潤不再局限於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它早已跳出了實業部門,擴展到了金融領域,甚至還涉足其他一些無法被企業控製的領域,比如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

據《上海證券報》2009年4月30日報道:截至4月28日,滬深兩市有1503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上述已披露年報公司2008年共實現淨利潤7880億元,較上年合計數9362億元下降16%;2008年共確認資產減值損失3676億元,較上年合計數1466億元增加151%;資產減值損失金額與淨利潤之比高達47%,上市公司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對業績殺傷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在淨利潤下滑幅度較大的上市公司身上,資產減值損失對業績的拖累更加明顯。在已披露年報的公司中,有473家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在上述473家公司中,多達405家公司在2008年度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占比高達86%;184家公司資產減值損失金額是上年數的2倍以上,占比39%;61家公司資產減值損失較上年增加過億元,占比13%。

如貴研鉑業2008年度虧損8540萬元,而上年盈利10844萬元。因貴金屬價格及鎳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該公司不得不計提大額存貨跌價準備,2008年度共確認資產減值損失12072萬元。如果沒有存貨減值的影響,貴研鉑業2008年度盈虧完全有可能改寫。

時隔一年之後,《上海證券報》又對我國上市公司2009年的資產減值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2009年資產減值變成“香餑餑”,強周期行業如地產、有色等利用計提衝回扮靚業績,其經營由此也呈現了更大的波動性。悲喜一夜間轉化,2009年雖說減值損失已被公推為業績推手,但仍有不少行業因產業升級等特殊原因品嚐到一次性計提的劇痛。

統計顯示,截至4月29日,兩市共有1777家上市公司發布年報,其中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為1522億元,較去年底的3956億元大幅縮減61.5%。同時,該部分公司上年共實現淨利潤1.07萬億元,較去年的8437億元增長26.8%。若以減值損失占淨利潤之比來看,2009年該比值為0.14,而2008年則高達0.47(前者不到後者的1/3)。且回查曆史數據,0.14的比值在過去十年中均處於曆史低位。

仔細來看,2009年年底共有295家企業存在資產減值衝回增厚業績的情況。其中最高者為寶鋼股份,衝回6.35億元,而上年末則計提了高達58.9億元的減值損失,代表著資本市場上的有色大軍漸漸洗去了2008年的灰頭土臉。

資產減值跡象

當企業存在下列跡象時,表明資產可能發生了減值:

(1)資產的市價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於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

(2)企業經營所處的經濟、技術或者法律等環境以及資產所處的市場在當期或者將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3)市場利率或者其他市場投資報酬率在當期已經提高,從而影響企業計算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導致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

(4)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者其實體已經損壞。

(5)資產已經或者將被閑置、終止使用或者計劃提前處置。

(6)企業內部報告的證據表明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低於或者將低於預期,如資產所創造的淨現金流量或者實現的營業利潤(或者虧損)遠遠低於(或者高於)預計金額等。

(7)其他表明資產可能已經發生減值的跡象。

資產減值的緣起

那麼,資產減值是如何產生的呢?它又是如何給企業利潤產生影響的呢?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