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資產減值(2 / 2)

如果企業在2000年12月購買了一台機器設備,購買價格和相關的運雜費共計100萬元,那麼會計上就把這100萬元記為機器設備這項固定資產的初始價值。這項機器設備按照規定可以使用10年,10年後沒有殘料收入,即預計淨殘值為零。企業為了計算方便,將這100萬元機器設備在10年間平均折舊,那麼,每年的折舊額就是10萬元。

2006年12月,當企業使用6年後,產品更新速度加快,該企業發現用這台設備生產的產品已經屬於被市場淘汰的產品類型了,而這台機器又不能用於該企業其他產品的生產,因此,管理層一致決議通過,將該設備變現出售。

當這份決議下達至財務部門時,負責固定資產核算的會計人員很快收集到了該設備在二手市場上的報價,再對比設備的新舊程度、維修記錄和開工使用時間等參數,最後估價為10萬元。

為此,會計人員會進行一項計提資產準備的核算工作。該設備使用了6年,已計提折舊60(6×10)萬元,那麼,該設備賬麵上還記錄剩下40萬元的價值。但是,2006年12月底計劃出售時,該設備價值估計隻有10萬元,這就產生了30萬元的差額,在會計上,就把這30萬元差額稱之為資產減值,並作為一項損失計入利潤表中,導致企業整體利潤的降低。

既然資產減值會侵蝕企業的利潤,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資產減值,或者減弱資產減值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從總量上看,很難避免資產減值損失的發生,因為企業所擁有資產能否發揮應有的功能,能否按照購買時的預計用途使用,並不完全由企業掌控,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說,企業通常隻能被動的接受資產減值這一事實。

應對資產減值的方法

企業仍然采用某些方法,如加速折舊等,對資產減值風險進行一定的控製,並在一定程度上將減值損失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降至最低。

以加速折舊為例,它是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有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形式,這類方法是與直線折舊法相對應的。加速折舊法最本質的特點是在資產使用的前期折舊額加大,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折舊額逐漸減少。

加速折舊法打破了直線法每期折舊額相等的局限,更加符合一般性資產的使用特點。比如,對於一輛全新的使用壽命為十幾年的小汽車,通常使用到第5年左右時,從新舊價值的角度看,汽車已經折舊了50%。加速折舊法更能夠真實反映資產使用情況。

不僅如此,加速折舊法還可以幫助企業控製資產減值風險,因為一項固定資產使用時間一般較長,前期多計提折舊的話,就可以減少資產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資產減值,等到資產減值實際發生時,資產的賬麵價值相對於直線法而言,已經降低了很多,即便要確認資產減值損失,金額也減少了。

然而,資產減值不隻是企業的損失,它也可能給企業帶來正的利潤。比如,有一批原材料在2年前計提了5萬元的資產減值,2年後,如果這批尚未被生產領用,仍然還保管在倉庫中,但是該批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了3萬元。在這種情況下,2年後價格上漲的當年,企業就可以確認3萬元的正收益,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的增加。

“商學院點撥——資產減值”

根據中國會計學會的統計,2007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692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4.08%)披露了對長期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其中,161家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情況披露了各項資產減值的跡象,占1570家的10.25%。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確定資產減值時對資產組進行了認定。

1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長期資產可收回金額的確定依據。多數上市公司披露了長期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預計的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涵蓋期間和折現率等信息。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主要是長期股權投資和固定資產,也發現有極少公司轉回長期資產減值損失的情況。451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28.73%)存在商譽,其中,373家上市公司(占有此類業務公司數的2.71%)對商譽進行了減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