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管理其實很簡單(2)(3 / 3)

如果管理者還覺得情緒隻是你一個人的事,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因為情緒確實是一種“傳染病”。管理者的正麵情緒,如熱情、開心等可帶給人們同樣的歡欣鼓舞;反之,管理者繃著一張臉,或怒發衝冠,那受到影響的除了你自己的身心之外,還有無辜的他人。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社會心理生理學家約翰·卡西波指出,人們之間的情緒會互相感染,看到別人表達的情感,會引發自己產生相同的情緒,盡管你並未意識到在模仿對方的表情。這種情緒的鼓動、傳遞與協調,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人際關係互動的順利與否,便取決於這種情緒的協調。

卓越企業的背後,必有卓越的管理者,而情商是決定企業管理者領導力高低的重要個體因素。管理者應該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采用不同的領導模式,而不同的領導模式要求管理者培養相應的情商要素以便提高自身領導力。

概括來說,管理者的能力主要來自情商和智商,而且基本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拿破侖說過,一個軍官的知識和素質應該成一個正方形,光有不行,軍官還要有做決斷的勇氣。管理者由情商導致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三方麵:

一是溝通力

智商高的人往往這方麵弱,因為他很聰明,所以溝通時缺乏耐心。企業管理者在做管理時,還有一個能力很重要,那就是他的影響力。管理者做實際管理時,他和企業環境的融洽、和團隊關係的密切,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也可以說是溝通力的一種體現。

二是決斷力

智商高的人往往不容易決斷,因為很聰明,他的選擇方案就很多,權衡後,沒有一個完美的方案,而且事實上也永遠沒有最佳方案,所以不敢輕易拍板。但現在的管理決策往往要求在有限的時間裏、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拍板。就決斷力而言,智商高的人決斷力相對本身能力而言比較差,他們了解的知識很廣泛,一碰到問題就想到各種可能性,然後開始做方案評估,評估完後發現風險很大,所以說當律師的人沒法做企業家。這裏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實際案例,當年四通利方成功收購華淵,但如果收購之前主事者研讀過MBA的並購理論,可能就不敢這麼做了。當時的這種並購可以說已經基本上占全了MBA經典分析裏的十大並購失敗理由了。現在學院派出來的很多理論模型,放到時間中總是需要很多參數。參數不夠就不行,而事實上實踐並不需要理論模型和參數,憑著常識去做事反而更容易成功。——可能這也就是古人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吧!

三是意誌力

智商高的人選擇的機會很多,所以經常堅持力不夠,一遇挫折就放棄,隻能一條路走到黑,可謂無知者無畏,反而更容易成功。賽特集團有限公司賽特購物中心總經理池洋說得好,“在中國做企業,有一點非常重要:管理者一定要身體好、意誌力強才行,否則扛不住。”

管理者還需要一個商數叫逆境商數或危機商數,簡稱逆商(AQ)。管理者身處逆境還能找到解決辦法的能力非常重要,一個人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往往取決於他的逆境商數有多大。企業也是如此,比如聯想、TCL進行國際化的努力,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這兩家企業老總自己帶頭做某件事時,他們在遭遇困難時的逆商有多大。

實踐證明,隻有管理者的情商能力不斷提高,企業才能越辦越紅火。因此,當管理者思考情商這門必修課時,並不會一無所獲,它能使你明白通過學習這些技能,同樣能完善自我。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都具備“極佳的人際關係、極強的工作能力”

這兩個重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