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管理要把人放在第一位(2)(1 / 2)

為了招攬優秀的人才,企業必定會滿足員工所提出的一些要求,甚至於對未來向員工做出一定的承諾。但企業的領導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輕易地向員工承諾,下屬會記得你每一個諾言,一旦這種承諾無法兌現,會直接影響到你在下屬心裏的威信,員工便會對你的人格產生懷疑,有時甚至會造成信任危機,領導力就會逐漸失去效力,給工作帶來難度。凝聚團隊與構建和諧領導關係的願望,也就化成了泡影。

在古時候,驢與現在的桑塔納、奧迪功能不相上下。據說農人為了讓驢兒全力拉車,會在驢的前麵吊上一根胡蘿卜,那驢便以為胡蘿卜近在咫尺,往前一步就能得到,結果正中了主人的圈套。於是這可憐的驢兒就會一直走下去,直到把主人送達目的地,至於能不能吃得到那根胡蘿卜,則要看主人發不發善心了,不過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讓驢兒吃的,因為他還要用同樣的辦法讓驢兒把他拉回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樣的計謀或者說是“圈套”在日常的生活中並不常見,然而在官場和企事業單位卻是司空見慣。上級常用這種辦法來促使下屬拚命工作,而且屢試不爽。而在一般情況下,小職員在上司的空頭許諾下常有此類“胡蘿卜之歎”。

每個下屬都有獲得加薪、晉升的期望。有需求就會有滿足,官場中的領導、職場中的上司正是抓住了這一點,頻頻向下屬設下“空頭承諾”的“圈套”。

在官場中,上級領導為了讓下屬忠誠於他,常會說些“甜言蜜語”,許諾下屬:隻要好好跟著我,我不會虧待你的,多久以後再把你提升到某位置等。

張蒙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車間主任,工作踏實勤懇,因為在剛剛進入這個公司時,老總就因欣賞他的才幹而許諾過他豐厚的待遇和上升空間。然而,幾年過去了,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成績,給公司帶來了客觀的效益,老總的承諾卻遲遲不給兌現。由於工作關係,張蒙認識了另一家同行業的老總。這位老總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堅持要聘請他做自己的助理。麵對再三邀請和優厚的條件,他經過一定時間的考慮,向自己目前的公司遞交了辭呈。

在現在的企業中,很多管理者為了激勵團隊,為了調動積極性,會為某個戰術或者戰略需求,製定一個目標並承諾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薪酬、獎金、崗位變動、期權、股權等獎勵計劃,沒錯,這種方式經常也是在短期內最有效的激勵方式,如果加以文化或者精神上的激勵,一定能起到一個不俗的效果。

但是很多管理者卻犯了另外一個錯誤,或者走入了另外一個極端。輕易的承諾,然後輕易的忘了承諾或者是找借口不予以將承諾兌現,對於這些管理者來說,可能員工或者團隊就有如一個個工具,用這些員工就是像用一件工具一樣為了滿足某個需求,當這個需求滿足了後就將工具丟擲一邊了。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切記,其實員工不僅僅是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會思考這位上司,這個企業的可信度,這個企業的信譽是如何的?如果承諾不能兌現,那隻有一個結果,企業將逐漸喪失對員工的凝聚力,員工的積極性也將會大幅下滑,可能更嚴重的會導致人才的流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啊!一個沒有了人才儲備或者沒有了足夠優秀的團隊的企業,他的未來能有多好呢?值得懷疑!

不要頻繁地撤換下屬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國總統在任8年中,撤換了5個總理,114個部長。其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官員人心浮動,工作失去連續性,國計民生難有人專心去謀劃和推動。這8年中,該國國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綜合國力日漸衰落,大國形象嚴重受損。

還有一個事例。某大型企業的職工中曾流傳過這樣一段“順口溜”,盡管言過其實,但很能反映一些問題。它是這樣說的:“三天不上樓,不知誰當頭;五天不上班,不知誰當官;一個月不見麵,幹部換一遍”。又說,“幹部換得勤,企業一定窮”,“要想企業富,幹部穩得住。”

這兩個事例給予人們一個啟示:在一個任期內,頻繁地撤換下屬,特別是頻繁地更換那些重要崗位的負責人沒有一點好處。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在用人過程中,再高明的領導者也有失誤的時候,這並不可怕。關鍵是要一旦發現庸才、愚才虛占其位,就要堅決而得法地將其撤換。然而,如果在你的任期內,頻繁地更換下屬,問題可能就是你的了。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作為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生產基地,不僅需要優秀的企業家主持和導航,而且需要眾多的各種管理、技術、業務骨幹人才支撐。這些人才不僅需要施展才能的平台,而且需要施展才能的時間過程。如果頻繁地更換下屬,顯然不利於企業的壯大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