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對產品質量來說,沒達到100分就是0分(2)(2 / 3)

如果給質量下個定義,可能10個人會有12個答案。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質量就意味著好,是奢侈的東西、閃光的東西或者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是無形的、難以衡量的東西,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也因此認為的確存在一種“經濟”質量,即一分錢一分貨;而且還認為,所有的質量問題都是由一線的職工造成的,質量部門必須要為質量問題負責。但是,“零缺陷”的創始人克勞士比曾給質量簡明有效地定義為:

“符合要求”。

所謂“零缺陷”就是要把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質量缺陷或錯誤降低到零。這種管理方法最早是由美國人克勞士比在1961年提出的。

克勞士比曾任馬丁·馬麗埃塔公司質管經理、美國rrr公司副總栽,現為克勞士比公司總裁,有《品管免費》、《質量不花錢》、《零缺點的質量管理》等著作,並在這些著作中詳細闡述了“零缺點”的觀念。他認為“零缺點”關鍵在於觀念的改變,“人們在生活上,自小接受的觀念便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他們踏人社會生活時,這樣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於是人們流行說:‘凡人必為人類,凡人類必會犯錯。所以凡有人參與的事,就永遠不可能完美。”但克勞士比認為“釀成錯誤的因素有兩種:缺乏知識和漫不經心。知識是能估量的,也能經由經驗和學習而充實改進;但是,漫不經心卻是一個態度問題,唯有經由個人徹底的反省覺悟,才有可能改進。任何一個人隻要小心謹慎、避免錯誤,便已向‘零缺點’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60年代初,克勞士比率先在馬丁·馬麗埃塔公司實行“零缺點的質量管理”,一年後,這家公司的不良產品減少了54%,第2年再減少25%,共節約165萬美元。1963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在各生產部門也推行了“零缺點質量管理”。1964年,美國國防部把“零缺點質量管理”計劃正式列入防禦製度,並建議全國軍需企業都采用這種管理方法。很快地,這種管理方法便在美國企業風行。從1965年開始,日本管理協會與“日本電器”合作,全麵推行“零缺點的質量管理”,並在日本得到了廣泛運用。

工作標準是零缺陷,“差不多”的質量態度在克勞士比方法中是不可容忍的。錯誤的代價實在太高,讓我們無法忽視。領導者必須通過對所有員工的培訓、提供時間和工具等方麵的資源,幫助他們達到符合要求的目標。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零缺陷的工作標準,則意味著我們每一次和任何時候都要滿足工作過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種認真地符合我們所同意的要求的個人承諾。如果我們要讓工作具有質量,那麼,就決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協。

市場不相信眼淚,根據“零缺陷”管理的理論,企業要推行“零缺陷”管理,必須首先建立約束機製,也就是建立質量問題追究機製。

首先,問責製的建立,應該從完善激勵機製人手。為什麼這麼說?多勞多得,才能有錯必罰。約束與激勵是一駕馬車的兩個輪子。

其次,問責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萬能的。如果把問責製僅僅理解成為一罰了之,那我們的質量管理也太簡單了。無論幹什麼,目的與手段都不能混淆。“零缺陷”是目標,問責製是手段。不能為問責而問責。

再次,問責製推行的原則,應該是堅持“由淺人深、由點到麵,逐漸完善、逐步推開”的原則。其實,誰都希望安於現狀,不想改變周圍的一切,但是企業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麵對客戶和社會要求的不斷提高,實際上作為企業來講已經別無選擇了,你必須比別人更好,否則你就沒有市場,你也就無法生存,道理就這麼簡單。

最後,頂住壓力、貴在堅持。科學的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實效性,不在於它的技術有多少含金量,而在於執行的長久堅持。

企業中的質量概念包括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產品質量,質量決定一個企業的品牌與信譽,決定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現階段,以“零缺陷”管理為指導思想,以質量問責製為約束手段,才能共同維護企業、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