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簡單但有效的管理理念(4)(3 / 3)

和諧思想可以說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和諧思想雖然有很多精華的地方,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提倡和諧,可以增強組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企業氛圍,但也不要形成企業內部的一團和氣,回避矛盾,這樣反而違背了和諧管理的真正內涵。

企業健康管理服務理念

過去的管理理念中是很少把企業員工的健康納入到研究和考慮的範圍的,然而,近幾年來這種現象發生了改變。

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企業管理者的能力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管理者的“幸福、健康、高效”是讓他們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幹的最基本保障。然而,中國企業管理者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職業壓力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給中國企業管理者增加了更多的疾病甚至安全隱患。

在過去的幾年中,相繼有青島啤酒前總裁彭作義(2002年,56歲)、大中電器公司前總經理胡凱(2004年,52歲)、愛立信中國公司前總裁楊邁(2004年,54歲)均因心髒病突發辭世,地產巨子湯臣集團湯君年(2004年,56歲)因糖尿病並發症病逝,溫州民營企業家的領袖王均謠(2004年,38歲)因腸癌病逝。

’在2004年4月,權威企業家雜誌《中國企業家》對國內企業家進行了《企業家工作、健康與快樂狀況調查》的調查,結果表明,“腸胃等消化係統疾病”占30.7%、“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壓”占23.08%、“吸煙和飲酒過量”占21.150-/00同時90.6%的企業家處於“過勞”狀態、28.3%的企業家“記憶力下降”、26.4%的企業家“失眠”。

據《中國青年報》的報告,衛生部曾對1O個城市上班族進行了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於內地城市,腦力勞動者高於體力勞動者,中年人高於青年人。同時,衛生部下屬機構前“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對全國16個省、市進行了健康狀況調查,並於2002年7月公布結果表明,北京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是75.3%,上海是73.4g%、廣東是73.41%。而亞健康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創造勞動價值減少。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損失,更是企業的損失。雖然國家已經實行了社保體係,並提供公司員工相應的醫療保障。然而現有的醫療保障隻能滿足員工最基本的醫療需求,隻有當員工病了以後才能使用,但是當員工處於“亞健康”狀況以及“高危”狀況時,該社保體係不能提供任何解決方案。在參加醫保的前提下,企業在法律上已經沒有義務給員工提供更多健康醫療服務。同時,企業為了降低運行成本,一開始並不會考慮增加額外直接投入,為員工提供健康管理計劃來減少“亞健康”以及“高危”人群的比例。但是,確在此時,由於員工的低效工作導致公司的損失是最大的,最終損失還是企業。

健康管理服務能為企業帶來好的效益。

1.提高勞動生產率

(l)提高員工身體素質,使員工工作精力充沛、生產效率高;減少因生病缺勤等產生的工作不協調而影響工作進度。

(2)對員工健康關心,提高員工企業歸屬感和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

2.節約人力資源損失(1)通過健康幹預降低發病率,減少病假和健康事假,降低病假工時和事假工時。

(2)通過就醫綠色通道服務,提高看病就醫的速度與有效性,減少看病的工時消耗。

3.激勵員工的福利待遇和激勵手段(1)提供員工就醫綠色通道,解決員工看病就醫難的問題。

(2)提供各種醫療保健谘詢和服務,使員工享有專業的個性化指導。

(3)通過健康幹預措施,降低員工發病率和亞健康狀態,顯示企業對員工的真正關心。

(4)為高層管理者提供各種特殊的健康管理計劃,保護企業核心資源。

(5)定期的體檢,則可作為鼓勵員工的手段,將公司對員工的關懷落到實處。

4.減少企業醫療保健相關支出(1)該服務對企業醫療保健相關支出做出了係統綜合考慮,統籌安排,降低企業總的醫療支出。

(2)在了解企業員工基本健康數據的基礎上,經過係統化的分析,能夠為企業選擇更明智和省錢的醫療保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