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簡單但有效的的管理方法(4)(1 / 3)

JIT生產方式以準時生產為出發點,首先暴露出生產過量和其他方麵的浪費,然後對設備、人員等進行淘汰、調整,達到降低成本、簡化計劃和提高控製的目的。在生產現場控製技術方麵,JIT的基本原則是在正確的時間,生產正確數量的零件或產品,即時生產。它將傳統生產過程中前道工序向後道工序送貨,改為後道工序根據“看板”

向前道工序取貨,看板係統是JIT生產現場控製技術的核心,但JIT不僅僅是看板管理,JIT的目標是徹底消除無效浪費。

JIT生產方式在徹底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方麵要達到以下目標:

1.廢品量最低。JIT要求消除各種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達到最好水平。

2.庫存量最低。JIT-認為,庫存是生產係統設計不合理、生產過程不協調、生產操作不良的證明。

3.準備時間最短。準備時間長短與批量選擇相聯係,如果準備時間趨於零,準備成本也趨於零,就有可能采用極小批量。

4.生產提前期最短。短的生產提前期與小批量相結合的係統,應變能力強,柔性好。

5.減少零件搬運,搬運量低。零件送進搬運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裝配件運送量減少,搬運次數減少,可以節約裝配時間,減少裝配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6.機器損壞低。

7.批量小。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JIT對產品和生產係統設計考慮的主要原則有以下三個方麵:

1.在當今產品壽命周期已大大縮短時,產品設計應與市場需求相一致,在產品設計方麵,應考慮到產品設計完後要便於生產。

2.盡量采用或組織技術與流程式生產。

3.與原材料或外購件的供應者建立聯係,以達到JIT供應原材料及采購零部件的目的。

在JIT方式中,試圖通過產品的合理設計,使產品易生產,易裝配,當產品範圍擴大時,即使不能擴大工藝過程,也要力求不增加工藝過程,具體方法有:

(l)模塊化設計;(2)設計的產品盡量使用通用件,標準件;(3)設計時應考慮易實現生產自動化。

JIT的基礎之一是均稀有化生產,即平均製造產品,使物流在各作業之間,生產線之間、工序之間、工廠之間平衡、均衡地流動。為達到均衡化,在JIT中采用月計劃、日計劃,並根據需求變化及時對計劃進行調整。

JIT提倡采用對象專業化布局,用以減少排隊時間、運輸時間和準備時間,在工廠一級采用基於對象專業化布局,以使各批工件能在各操作時間和工作間順利流動,減少通過時間;在流水線和工作中心一級,采用微觀對象專業化布局和工作中心“U"形布局,可以減少通過時間。

JIT可以使生產資源合理利用,包括勞動力柔性和設備柔性。當市場需求波動時,要求勞動力資源也作相應調整。如需求量增加不大時,可通過適當調整具有多種技能操作者的操作來完成;當需求量降低時,可采用減少生產班次、解雇臨時工、分配多餘的操作工去參加維護和維修設備。這就是勞動力柔性的含義;而設備柔性是指在產品設計時就考慮加工問題,發展多功能設備。

JIT強調全麵質量管理,目標是消除不合格品,消除可能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源,並設法解決問題,JIT中還包含許多有助於提高質量的因素,如批量小、零件很快移到下道工序、質量問題可以及早發現等。

JIT生產管理方式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從日本引入我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最先開始應用看板係統控製生產現場作業。到了1982年,第一汽車製造廠采用看板取貨的零件數,已達其生產零件總數的43%。80年代初,中國企業管理協會組織推廣現代管理方法,看板管理被視為現代管理方法之一,在全國範圍內宣傳推廣,並為許多企業采用。

近年來,在我國的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口、製造業等實行流水線生產的企業中,應用JIT獲得了明顯效果,例如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二汽車製造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結合廠情創造性地應用JIT,取得豐富的經驗,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JIT以訂單驅動,通過看板,采用拉動方式把供、產、銷緊密地銜接起來,使物資儲備,成本庫存和在製品大為減少,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生產方式在推廣應用過程中,經過不斷發展完善,為日本汽車工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生產方式亦為世界工業界所注目,被視為當今製造業中最理想且最具生命力的新型生產係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