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2章 中秋節(上)(1 / 2)

草莓苗還沒種兩天,中秋節到了。

好不容易種完了地,迎來了一個比較大的節日,村裏人都想著好好慶賀慶賀。

忙了兩天,珍兒他們都掌握到了訣竅,幹活快了不說,分工也更明確了,效率提高了不少。珍兒算了算,照這個速度下去,應該比她之前算的時間少用兩天就能把草莓苗都種完,所以中秋節這一天也放了葉路遠、二妞他們的假,讓他們好好跟家裏人過個節。

這是珍兒跟虎子到了榆樹村過的第一個中秋節,葉老爺子跟毛氏老早就跟珍兒說讓她什麼都不用準備,到時候去葉家一起過中秋節。

珍兒盼著這一天也盼兒好久了,臨到了了卻隻能晚上跟他們一起賞月。

過節前兩天,夏嬤嬤找到珍兒,委婉了表達了中秋節盼兒夫婦想跟珍兒一起過節的意願。

珍兒想著夏嬤嬤在這裏幫忙這麼久的忙,又想到曹葉氏跟貫仲兄弟仨又是才賣身過來的,他們雖說是下人,但這一大家子誰也沒瞧不起他們。珍兒就想著大夥一起過個節,好好聯絡聯絡感情,毛氏聽了也很讚成珍兒這麼做。

八月十五這天,珍兒帶著虎子,早早的就趕到村頭,等著坐牛車去城裏。

中秋節時,按習俗出了嫁的姑娘都會給娘家送節禮,為表重視,娘家都會殺雞買肉招待姑奶奶跟姑爺,所以這天坐牛車的再也不是老少爺們,而是一個個仔細打扮過的大娘大嬸們。

看到珍兒坐牛車,那些大娘們明顯也很有些吃驚,珍兒一一打了招呼,幾人也都笑著回了。

珍兒有心跟村裏的人打成一片,也知道婦人之間的交往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隻可惜,她家連個長輩都沒有,更何況是出門能說得上話的婦人了,所以她雖然在村裏收了不少東西,幫村裏人掙了不少錢,她們也樂意跟珍兒打交道,卻也因年齡跟身份的差距說不上話,見了麵也就是說話客氣些。那幾個大娘拉著珍兒誇了一會兒,就轉過去說各家的姑娘跟姑爺了。

這家的閨女又添了一個大胖小子得了婆家的歡喜,閨女過的如何滋潤。

那家的姑爺如何的有本事,會掙銀子不說,還對媳婦好,每次來丈母娘家拿的節禮如何豐厚,等等。

都是些家長裏短的話,相互之間奉承的也有些誇張,珍兒見車上的大娘大嬸都笑的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泛著紅光的臉龐比平時要年輕個五六歲的,心裏也突然跟著高興起來。

一路進了城,牛車上的笑聲都沒有停過,珍兒聽的不過癮,竟覺得這段路太短了。跟車上的大娘、大嬸門道了別,又跟趕車的人道了謝,珍兒拉著虎子的手往鋪子裏走去。

牛車繼續往前走著,車上的婦人看著珍兒跟虎子兩個小小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擁擠的人群中,其中一個婦人感慨道:“這小姑娘真不錯,懂得感恩不說,還有禮貌,可是一點兒有錢人的張狂都沒有。”

另一個也跟著道:“誰說不是呢。大壯他娘站在大槐樹下那麼說她,你看人家一點兒也不跟那沒見過世麵的鄉下婦人見識,這就是那戲文裏說的肚子大能劃船。”

一車人都跟著笑起來。還是趕車的老漢城裏村裏常來往,也有些見識,笑道:“什麼肚子大能劃船?人家讀書人說的是宰相肚裏能撐船。”

一車婦人又跟著笑起來,那個說錯話的婦人也不怕羞,跟著點頭道:“對,對,就是這個話,我就是要說這個話。”

一車人都笑完了,其中一個婦人接著道:“唉,你說都是一樣大的姑娘,怎麼差別那麼大?你看看這珍兒,一個小姑娘獨自撐著家養著弟弟不說,現在還在城裏買了鋪子,還有這收蘑菇、收韭菜、收野味的,咱們那十裏八鄉有幾個能做到這樣的?那是比成年的漢子都強哩。”

幾個婦人聽的點點頭,又都讚了珍兒幾句。

趕車的人一路上也沒怎麼說話,也有些憋著慌,這會兒見他們說珍兒,就忍不住插話了,“那小姑娘不得了喲,把城裏的惡霸都給打趴下了,人家知縣家的公子還給她撐腰咧,惡霸沒討到便宜,還給她賠了禮,你說她是個尋常人麼?”

一席話說的幾個婦人各個麵露震驚,拉著趕車的老漢讓他細說。老漢也樂得顯擺,就把他道聽途說的事兒又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讓幾個婦人震驚的人更狠了,心裏驚詫的不得了。

珍兒一路拉著虎子在街上走著。今兒是節,街上格外熱鬧些,人也比平時熱鬧些,一路走著實在太擠,珍兒想著也不趕時間,就拉著虎子慢慢走著,碰到感興趣的小攤還會停下來看看。等到了鋪子的時候,虎子一手拿著包幹果,一手拿著糖葫蘆,喜滋滋的舔著。

集市上人多,鋪子裏的生意也相對好一些,珍兒去的時候,貫仲他們還在忙著。珍兒打了聲招呼就去後院了,夏嬤嬤他們竟然也早早就來了,盼兒跟夏嬤嬤都在庖下裏幫忙蒸包子,阿風哥在灶前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