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庫房的媽媽一直是楊氏的心腹,是跟著她從楊家陪嫁來的,現在竟然開始幫著珍兒說話了,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事?
不止是管庫房的,管茶水的、管繡房的、管廚房的、管采買的幾個大管事過來楊氏這裏回話,話裏話外也都帶著些對珍兒的敬佩。這不是楊氏樂意看到的,卻不是她能阻止的。珍兒就在這短短的大半個月的時間,就徹底俘虜了趙家下人的心。
重新搬回來,家裏需要收拾的東西就多了。楊氏親自帶著人不辭勞苦的忙碌著,卻打死都不同意珍兒插手幫忙,她要把威信再建立起來。
趙山長跟趙暘銘回來還沒喘口氣,來拜訪的,需要他們拜訪的就絡繹不絕。這樣大的劫難都能輕而易舉的化解,眾人既看到趙家如何得民心,也明白了聖上對趙家的態度,可沒因先皇的事對趙家有芥蒂了,相反隱隱有再次倚重的趨勢。
每天這樣忙碌著,等清閑下來,珍兒恍然發現已經到了三月中旬了,這殿試也要放榜了。
果然沒兩天消息就傳過來了,這回問山書院沒有出狀元,卻也出了一個探花郎。自古探花才最風流,後世揚名的也較多。
說起來這個探花郎珍兒還認識,就是葉春水。外界有猜測,說要不是趙山長父子有了這無妄之災,葉春水積極奔走沒有好好複習,說不得能考個狀元呢。
這傳言有趙山長父子拖累葉春水的意思,珍兒聽了也有些生氣,趙暘銘卻安慰她:“這些人就是嫉妒我們問山書院又一次揚名罷了。這些年我爹跟書院都聽過不少這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話,早就不當回事了。你放心吧,葉春水也不是經不起這點兒風浪的人。”
趙山長知道葉春水考上探花,當即寫了封信去,先是恭喜他,然後又耳提麵命了一番。旁人如果收到這樣的信,肯定很生氣,哪兒有拖累了自己翻過來還要教育自己的?不過問山書院之前考出來的人卻知道,這事問山書院的傳統。而他們把收到山長親筆信作為榮耀,會把這信珍藏起來,時常警醒自己。
趙暘銘一麵為葉春水取得的好成績高興,一麵卻有些不安,對珍兒嘟噥著:“葉春水現在是探花郎了,實力比我強多了,這下競爭可大了。”這樣的語氣也不像平時的趙暘銘,但珍兒也知道他心裏或多或少還是不安的,也沒勸他,有些事得他自己想通。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隨著這些好消息傳來的的,還有壞消息,楊氏終於還是知道趙山長沒有告訴她的那一部分真相了。
楊玄清明察暗訪,終於查出來遼東知府徇私舞弊,貪墨,勾結官商壓榨百姓種種罪狀,當即也是一封折子送到京城,並且證據比遼東知府告趙山長的還充足。
遼東知府得知這些一麵派人攔截送折子的人,一麵要暗殺楊玄清,好在程世子的人吉時趕到,才阻止了遼東知府的惡行,並抄了馬家,把他們押往京城。
有的時候拔出蘿卜帶出泥,馬家倒了,牽連到的第一個就是他們的姻親,並且即將親上加親的楊家。馬家的很多案子裏都有楊家的身影,並且楊家還是一個重要人物。
聖上下了令,甚至都沒讓外人知道消息,楊家就被抄了。剛回到家還沒坐穩的楊婉琳就這樣被下了大牢。
木蘭他們知道這些的時候,都惡狠狠的罵道:“活該!”其實說起來楊婉琳也真像活該,哪兒有人上趕著要回京城送死的。
楊家跟馬家可不跟趙家這樣清清白白,隨手一抄家,抄出來的東西讓楊家再死幾次都行。最終十歲以上男子處死,以下發配邊疆,女眷沒入奴籍,幾個主子都被砍刀。這樣一個百年世家就這樣沒落了。
楊氏知道消息的時候,楊家已經倒了,隨機她也跟著病倒了。她這一病就是大半年,趙山長把她接到書院去養病。老宅就全交給趙暘銘、珍兒夫妻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