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華跨國公司的倫理問題日益凸顯
近年來,中國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頻頻爆發的企業非倫理問題令人擔憂。雀巢奶粉的碘含量超標事件,沃爾瑪阻撓工會建立損害勞工權益事件,以及近日關於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的深圳旗艦店以苛刻規定虐待員工的報道,使得跨國公司在華的非倫理行為也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跨國公司在華行賄、非法避稅、涉嫌壟斷、勞工標準偏低、企業產品安全不達標等事件時有發生。國際知名品牌耐克運動係列的籃球鞋不僅在華售價高出國外售價500多元,且在國外銷售的雙氣墊到國內變成了單氣墊。在華跨國公司的種種非倫理行為促使我們反思:為什麼世界著名的跨國企業在走出國門到華發展後會發生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國外經常發生的不合格產品召回製度在中國難以推進?是中國缺乏倫理束縛還是市場經濟與倫理經濟格格不入?中國在經濟建設的同時也應該充分重視倫理建設,進行必要的倫理投資,從源頭上杜絕非倫理行為的一再肆虐。
(三)中國企業海外麵臨倫理挑戰
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與中國加入WTO,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中國企業已實現了“走出去”的戰略。但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仍在起步和適應期,會麵臨很多問題,包括倫理問題。中國企業最大的失誤在於迷信廉價勞動力優勢,寄希望於後期補救措施和靈活處理,因此容易造成定價倫理分歧和人權倫理問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開拓國外市場前要充分了解當地市場,合理評估風險,避免因倫理問題導致的爭端和糾紛。
(四)國內企業的誠信危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日益增加,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同時也使企業的誠信問題愈發凸顯。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強調誠信尤其是企業誠信,是因為誠信問題已經成為製約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逐利思想的驅動下,人們的倫理觀念逐漸被利益的概念衝淡,一些企業以犧牲社會利益為代價換取自身發展。三鹿奶粉事件,地溝油問題等等,行賄受賄、產品作假、合同欺詐、偷稅漏稅、破壞環境、隨意裁員等失企業非倫理行為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並逐漸腐蝕著當今社會的道德觀念,出現了“倫理危機”。企業需要發展,需要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是不能舍本逐末,損害大眾利益換取企業一時的利潤。
企業倫理危機喚醒社會對企業倫理的重視,也引發人們對企業倫理建設與投資的思考。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很多優秀的企業走出去,同時也有相當多的企業走進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國市場的倫理氛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犧牲中國的社會利益換取自身的效益,也會有很多的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步履維艱。
三、企業倫理投資的重要性
(一)企業倫理投資是完全市場機製下的有效調節手段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最直接的動機和目的,企業的競爭要素之一即為成本,進行倫理投資必定會增加企業的固有成本,因此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利益而忽視成本,最終逐步形成發展的瓶頸。營造良好倫理氛圍,有助於幫助企業樹立倫理投資的信心,並且有效轉變經營觀念。通過市場中“看不見的手”調節正常的商業秩序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也有很多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企業倫理氛圍的營造將為市場提供環境保障。因此,進行倫理投資尤為必要,它是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二)企業倫理投資是倫理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與我國很多企業以犧牲倫理和社會利益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相反,西方國家始終關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倫理問題,並通過各種方式予以約束。倫理建設是企業建設的重要戰略之一,倫理投資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倫理建設必要途徑。企業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為企業倫理建設提供外部支撐;企業內部同樣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企業成員的倫理道德水平。要實現企業的倫理經營,需要企業內、外部的共同監督。倫理投資是將有形的固有成本轉變為無形的社會效益。既關注經濟效益又重視社會效益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倫理建設的方向,也是必然的選擇。
四、促進企業倫理投資的有效途徑
企業的倫理投資關係到社會和公眾,因此促進企業倫理投資要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