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企業倫理決策與困境(2)(1 / 3)

(三)有利於獲得企業內部的最大支持

企業必須通過有秩序、有組織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來創造利潤和價值,任何生產和經營都離不開企業員工的參與。企業尊重員工的價值,保障員工的安全,維護員工的身心健康,為企業員工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重視企業員工的需要,一方麵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感和責任感,增強員工之間以及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的信任,從而減少工作中的摩擦和衝突,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麵企業員工素質和道德認知水平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道德認知水平。和諧的企業文化必然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四)有利於企業實現與合作夥伴的雙贏

重視企業倫理的企業往往有著良好的聲譽,負責任的企業能夠更快、更容易得到合作者的信賴和支持。堅持合理的道德準則,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建立與合作夥伴的牢固關係,使企業更易於在協商處理商業上遇到的障礙時得到對方積極的回應。企業間的相互信任、互惠互利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提高市場運行的效率和經濟行為成本的降低,實現與合作夥伴的雙贏。

(五)有利於提升企業形象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電視、報紙、網絡等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使社會輿論的監督力量大為增強,企業的各種行為都在公眾的視野之中,無視企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企業必然受到社會公眾的道德製裁,甚至是法律製裁,從而導致管理的效益追求得不償失。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既是一種經濟組織,又是獨立的道德責任主體,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倫理在企業決策過程中的體現會使企業贏得顧客和社會公眾的讚賞,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聲望,維持自身的長遠利益,這是企業的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

第二節企業倫理決策模型與過程

一、企業倫理決策模型

為了將企業倫理理論更易於應用於企業實際的決策過程中,西方學者和企業提出了一些倫理決策模型,研究企業決策應該遵循怎樣的行為規範,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符合倫理的決策。

西方的倫理決策模型一般建立在以下四項基本因素的考量上:

(1)決策後果將影響到誰?

(2)決策後果將產生怎樣的效益?

(3)決策時個人的權益保護如何?

(4)決策時的依據是什麼?

下麵將簡單介紹影響較大的道德樹決策模型、倫理檢查模型及“九問式”模型三種倫理決策模型。

(一)道德決策樹模型

此模型是由傑拉爾德·卡瓦納等人提出。

這個模型首先從決策的後果和決策對義務與權利的尊重兩方麵來評價決策在道德上的可接受性。模型首先要求決策者考慮該項決策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如對企業目標、社會發展、經濟體係的運轉、該項決策涉及到的個人權利的影響。從後果的角度衡量之後,模型要求繼續從道義方麵評價決策,考慮對受影響者權利的尊重和對各方的公正性。最後運用加勒特的相稱理論,考慮例外情況的解決方式。該模型的缺陷在於對利益相關者長短期利益平衡未加考慮。下麵我們通過案例來了解這個模型。

案例1,有家美國公司要在某個環境法規不太嚴格的國家建立一間製造廠。在美國,法律規定建立同樣的製造廠必須安裝汙染控製設備,而在當地,法律未作要求。假設該公司在當地的製造廠不安裝汙染控製設備,公司可節省費用1000萬美元。但是,該公司經調查得知,若不安裝汙染控製設備,製造廠排放的未經處理的汙染物將會破壞當地的漁業,造成數千萬美元的收入損失,並危害當地居民的健康。

讓我們運用道德決策樹模型來解決這個案例中決策問題。首先要問的是,建立不具標準汙染控製設備的工廠是否對企業目標、社會發展、經濟運行和個體權利都有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製造廠排放未經處理的汙染物將會破壞當地的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秩序不利。那麼是否有正當且關鍵的理由呢?若決策者認為沒有,該公司就不會建立沒有安裝汙染控製設備的製造廠了。若決策者認為這將會使企業利潤最大,他接下來應該問:這項決策是否尊重了各方的權利?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這必將損害當地居民的收入和健康。

對於該公司而言,對決策樹上所有問題的回答都得出了同一個結論:如果該公司建造這間海外工廠,從企業倫理上說,它必須安裝汙染控製設備。

當然,商業上的倫理問題不可能這麼簡單,在現實世界中,是否設立工廠的決策會涉及財務、法律和道德等方方麵麵的權衡,會牽涉從海外的漁民一直到國內的員工、股東和客戶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因此,決策樹的作用並不是用來簡單處理每一個道德問題,而是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一個研究道德問題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