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企業倫理決策與困境(3)(2 / 3)

A國STAR製藥公司,在當地雇傭4500名員工,以卓越的業績和對外良好的口碑成為世界知名企業。

2011年5月,突然有記者接到匿名電話聲稱在STAR製藥公司中某部門的數名員工被懷疑在工作中長期受到某種有害化學藥品的刺激個別導致身患絕症,其餘員工身體均有惡疾患病員工要求進行醫療鑒定並向勞工部申請訴訟,認定為工傷。因為如果認定為工傷,該企業必須馬上停止運作接受相關部門的調查,以A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作為平台的海外項目將會被擱置甚至取消合作;如果調查結果與匿名電話所述情況一致,麵臨的問題就是破產。該企業高層經過考慮後拒絕認定工傷,同意給患病員工一次性支付一筆醫療救助金,但要求患病員工停止訴訟並與相關患病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在上述案例中,大家認為高層管理者的決策是出於對哪些利益相關者的考慮?假如你是該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你所考慮的利益相關者又是哪些?

(四)比較和衡量選擇

當然在步驟三中以維護全部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作為決策的依據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可現實讓我們很難保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做出決策,STAR製藥公司高層做出的決策就是損失一部分人利益為代價。這個時候,就要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得失做一個比較和衡量,考慮各種選擇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造成的後果,也有一種考慮不計較結果本身,而是更加關注社會的道德要求、行業的原則。不管是否計較後果,關鍵在於比較衡量後一個你所認為負責任的決策是否讓所有人覺得公平合理,可以接受並依然願意在組織中生存。

在做比較和衡量的時候,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決策者自身的道德修養、素質性格等。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決策者不會將戒指收為己用,一個受到宗教信仰約束的決策者不會以他人生命為代價成就自己的事業。當我們做決策的時候,最好問問自己:我所做出的決策是以什麼作為標準?這樣的決策是否符合企業所倡導的文化和精神?決策本身是否被行業規則和社會道德所認可?等等諸如以上的問題將幫助你判斷作為決策者,你在決策過程中的影響是怎樣的。

通常所用的選擇衡量方法有經驗判斷法、即用領導者的經驗作為判斷標準來選取決策方案;歸納法是將眾多方案歸為幾大類,看哪類最有效最合理;數學方法是在控製變量屬於連續型的情況下,用數學的計算方法在無窮多的方案中擇優用之的方法;試驗法是對重大決策或新問題不便於其他方法所選擇時,以建立試點進行試驗後總結經驗作為方案選擇的方法。

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利有弊,有時現實中複雜的情況無法用一種方法進行選擇的時候,就需要從實際出發,靈活的采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做出正確決策

以上四個步驟完成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了,之前我們學習和掌握的三種倫理決策模型,也是在做出正確決策的時候可以幫助大家的。做出決策不意味著口頭通達一個結果,而是需要將決策的優化方案形成書麵報告將決策理由,與決策相符合的實施方案向利益相關者做以介紹並動員全體齊心協力為決策後要達到的目標而努力,並對各個組織、部門甚至人員需要在決策實施過程中的工作做出明確要求和安排,必要的話需要形成規章製度或規範,獎懲分明。在決策實施中進行跟蹤調查,不斷反饋信息。

(六)評估反饋信息

不要認為做出正確決策就是一個完整的倫理決策過程了,在執行過程中,主觀客觀的各種因素都會導致我們做出的決策與預想的優化方案有偏差,沒有經過檢驗和評估的倫理決策還是會缺乏責任感和道德感,那麼在倫理決策做出後需要多方麵的收集來自各個角落的聲音——利益相關者的反饋信息。任何一個決策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現實情況的變化,這些有效的信息使我們以積累經驗的管理方式來不斷改變和優化倫理決策的過程,保持謹慎全麵的態度,不被現有決策方案麻痹,更不會遇到問題全盤否定決策計劃,適時適度的對決策進行修正,通過反饋信息來評估所做的倫理決策的重要性。在評估結果中,似乎我們又可以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可以提升的空間,在今後遇到該類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更有信心和把握讓倫理決策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