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大清早,王銘約了我一起去王府井購物,見到他時,他告訴我在周生生店門口的地上發現枚白金戒指,盡管不是很貴重但做工精細,但沒有人看到這一幕,他問我怎麼辦。
我該怎麼辦?
上述的案例或許是大家實際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但是在這個案例中,我們該做出怎麼樣的決策呢?在我們按照倫理決策過程中的六個步驟依次分析後將會做出一個符合道德評判標準並具有責任感的決策。
(一)確定問題事實
任何決策都是從發生事實,發現問題開始的,通過各種途徑首先全麵了解事實發生的前因過程結果,再來區分事實中會有的不同觀點是極其重要的一步。因為個人以個體的行為存活在社會中,每個個體從遺傳基因到成長經曆,造成了人生觀、價值觀等各方麵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就造成了倫理學中的倫理分歧。對問題實施的充分了解將會幫助我們把這種分歧的矛盾在第一步驟進行有效的解決,從而不至於在決策過程的後續步驟中造成分析和決策的偏差。
在做出決策之前,我們需要知道這個案例中哪些事實呢?首先,我們需要考慮這樣的一枚白金戒指為什麼會在地上,它屬於周生生店裏的貨品,還是已出售給別人的物件?是不小心遺失的還是特殊原因,比如情侶吵架等故意遺棄的?如果事實的前因你搞明白了,你做出的決策會有什麼不同嗎?其次,事實發生的過程是你親眼看到你前邊的行人的這枚戒指不小心掉在地上,或是你手上的戒指價值遠遠超過這枚戒指,或是這枚戒指是銀材質的,或是戒指已經破舊殘缺無法佩戴,你做出的決策會發生什麼變化嗎?
所以,確定問題事實的重要性在倫理學或是推理等方麵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對事實認真的分析,仔細的刨根問底後做出的決策是更加具有意義的,同時,從個人行為而言,一個人三思而後行的行為比起武斷而為的人是更加有道德感和倫理感的。同樣的道理,一個企業在做出一項倫理決策的時候,需要考慮事實對於決策所造成的影響,企業也需要認真分析事實的前因後果,不以個人行為、偏離道德準則的偏激看法、敷衍了事的麻木態度來草草確定事實,致使在後邊的步驟中由於沒有盡早解決矛盾而做出錯誤的倫理決策。
(二)識別倫理問題
很多人自以為擁有識別倫理問題的能力,甚至有人認為很多問題是小事,無需提到倫理這個層麵進行研究學習,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最終會導致一些無法挽回的損失。
有同學會指出在案例中的“我”隻是暫時裝進口袋保管了這枚戒指並沒有據為己有,而且這枚戒指是掉在地上被“我”發現,並不是“我”主動盜竊得來的,這也構成了倫理問題嗎?我們需要確定的是,這的確構成了倫理問題,並且需要準確識別。我們決策的倫理意義是讓倫理決策使利益相關者感受到尊嚴、公平、幸福等一係列的滿足感,並對倫理問題保持高度的敏銳感,發現遺失物品後暫時保管與發現遺失物品尋找失主或尋求其他途徑得到解決相比而言,後者的倫理敏銳感更容易幫助他準別識別倫理問題,或者在事情發生後,我們選擇原地等待或者求助於其他組織或個人幫助找到失主,也或者你會認為反正你不撿,下一個人也會撿了自己拿走,哪一種行為更具有倫理性,相信大家會有一個識別。
在企業這個商業環境中,利益獲得所做的決策和倫理決策之間是不矛盾的,相反很多企業在做出商業決策的時候優先識別企業倫理問題,從而做出每一個環節都具有倫理性的決策,更能得到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三)考慮利益相關者
所謂的利益相關者,指的是受到決策影響的組織和個人,其中組織可以是政府、公司,也可以是一個機構、部門。我們所做的倫理決策第三步驟就是要求考慮到利益相關者。如果單從一個人的觀點視角來分析和決策,我們將不能得到一個全麵客觀並且具有責任意識的結論,相反,從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思索和剖析事實問題,我們做出決策就會符合實際情況,有利於個人和組織的長足發展。
在案例中,如果我們的角色發生變化,從撿到戒指的人變為丟失戒指的人,決策會如何?如果你是周生生店裏的工作人員,你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考慮利益相關者的步驟中,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換位思考”。將你在這件事情中所處的位置與其他涉及的組織或是個人進行調換,考慮問題的視角會幫助我們做出一個更加合理的決策。決策的倫理性的評價正是以決策是否不損害任何相關人員的利益被欣然接受為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你以任何一個身份來決策這個事件,任何身份都願意接受,這個決策就是有倫理性的。那麼這個案例中,怎樣的決策具有倫理性相信大家應該有一個判斷標準了。我們再看以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