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企業倫理決策與困境(5)(2 / 3)

企業文化的培養和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相反是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一種文化精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效就是可以在企業做出倫理決策的時候立竿見影的看到結果,聽到反饋,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做大做強,首先從企業文化的樹立做起,這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功課。

(二)企業倫理決策外部困境對策

給企業倫理決策造成困擾的外部因素,需要政府層麵出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力度去幫助企業發展改革。而我們能給出的對策,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在對企業從開辦到發展有所為,通過法律與道德的促進,政府的調控,給企業更多的積極刺激,讓企業做出倫理決策時更加的有保障並具有責任感。

1.完善法律法規,提升道德的影響力

法律盡管對於我們而言,僅僅是道德的底線在社會中的要求,但是企業的倫理責任必將會引發出種種新的問題,有些是企業,甚至社會和法律都不曾碰到的新狀況。這就需要出台一些與之相對應並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來進一步完善道德底線對企業倫理的約束力。但是這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隻有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環境中人們對道德的認識,對道德的認同,對道德的推崇,以個人作為提升道德影響力的最小單位,才能幫助企業重塑一個好良的外部環境。

2.營造公平和諧的商業環境

我國在對商業環境的改革方麵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應該更加密切關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參照國際商業環境改革,吸收發達國家在商業環境改革中的成果。

在企業創辦等方麵,政府應給予支持和鼓勵,切實為企業為提供便利條件;應加強政府與私營企業合作,消除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企業的經營行為有法可依;正確對待國外資本,為本土資本創造條件,建立健康公平的商業競爭環境;還應該關注低收入和失業群體,改變一貫的救助作風,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鼓勵創業者通過自我創業實現價值。總之,通過政府等多方麵的共同努力,將仍需改進的商業環境逐步完善,讓企業的發展更具活力。

綜上所述,企業倫理決策內部、外部製約因素的對策問題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問題不會一直存在,但是卻會有新的矛盾出現,無論針對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外部環境,對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創新和改革,才能確保企業倫理決策的有效性。

【本章小結】

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在了解決策與決策理論的基礎上,闡述了企業倫理決策的起源和理論基礎,重點學習了企業倫理決策模型的運用,並對企業倫理決策過程的六個步驟,引用案例進行了分析。最後,企業倫理決策在實際生活中麵臨著許多的困境,我們從內、外部兩個方麵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對策。我們通過對企業倫理決策相關知識的掌握,在實踐環節中,針對如何做出一個倫理決策,如何評價決策是否具有倫理性,我們將會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全麵的思考。

【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看企業倫理決策

2008年6月28日,位於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患“腎結石”病症的嬰幼兒,據家長反映,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隨後的兩個多月,該醫院收治的患嬰人數就迅速擴大到14名。

9月11日,除甘肅省外,陝西、寧夏、湖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西、江蘇等地都有類似案例發生。

經相關部門調查,高度懷疑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汙染。衛生部專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導致人體泌尿係統產生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