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企業經營管理的倫理問題(3)(2 / 3)

4.偷工減料、短斤少兩。偷工減料主要體現在一些建築工程單位,他們為了節約開支,采用劣質鋼材或者減少用料,造成了“豆腐渣工程”,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的事故,如重慶綦江大橋垮塌事故。

5.惡意地製造需求。比如,有些商家借助一些社會輿論,進行炒作和宣傳,造成客戶恐慌,從而增加客戶對商品的需求。在非典期間,有些藥製品廠家,就大肆宣傳“板藍根”可以增強抵擋非典病毒,造成大眾哄搶“板藍根”,從而提高價格,從中牟取利益。

6.商業欺詐。主要表現在一些商業行為中,存在的價格欺詐、假投標、假合同、假票據、假投資、非法融資等。

7.不履行納稅義務,偷漏稅費。

8.采取不正當手段參與市場競爭。不正當競爭主要表現為壟斷,或者勾結同行製定並抬高價格,竊取對手的商業機密等。

9.賄賂。賄賂最主要的方式是通過利益引誘,往往是通過對交易方內部關鍵人物進行收買和利益引誘達到對其控製和利用,從而獲得市場或減少支出以謀取商業利益。

10.傾銷,即通過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方法逼迫對手退出市場,以便獨占市場。

11.迎合不健康的消費行為。比如銷售色情音像製品、迷信用品、毒品、槍支等。

12.跨國公司不道德經營。例如,不尊重國家主權的行為;鑽當地政策法規空子,非法使用童工和女工,實行低工資和低報酬。

13.跨國公司的消費歧視。比如,在商品上有歧視其他民族的語言,或對不同消費者製定差別較大的消費條件,對消費者有身份限製等。

14.不尊重客戶和對顧客的不作為。比如,對重要的不利商品信息有意隱瞞、不告知客戶,如有的房產商明知房產即將拆遷還把房產銷售給客戶,客戶往往事後才發現;又或者對客戶的要求拖延敷衍等。

15.不公平對待員工。如隨意解雇、性別歧視、幹涉隱私。

16.違反勞動安全規定,生產環境惡劣。企業應確保員工的工作環境安全,工作環境中的事物不會對員工的身體或心理造成危害,員工安全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屢見不鮮,嚴重地危害著雇員的身心健康。

17.使用童工和超時加班。這裏的超時加班主要是指不支付加班工資,讓員工義務加班的行為。

18.不真實、不合理的廣告宣傳。比如電視廣告為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而刻意誇大了某種商品的功效。

19.財務假賬、虛假報表。比如,企業主把工資化整為零,逃避繳納個人所得稅。

20.掠奪性使用資源,破壞環境、汙染環境。這裏主要是指一些化工類的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裏,沒有嚴格按照相關部門要求進行質量工程建設,而造成的環境汙染。

(三)員工不道德的含義及分類

1.員工不道德的含義

員工的行為是貫穿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員工的不道德行為也主要是在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員工不道德可以定義為: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以利己主義為導向,無視倫理原則和道德觀念,為謀取個人的經濟利益,對企業造成一定利益損害而違背道德規範的行為。

2.員工不道德的分類

根據員工與不同的關係主體的交往行為中出現的關涉到倫理道德評價的情況,可以對員工不道德行為進行分類。

(1)員工在企業內部的不道德行為。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因個人需要暫時不能滿足或過於追求個人利益,而采取的一些利己行為。主要表現為,利用工作的方便,而謀取個人利益使企業受損的行為,或是對企業發展中的一些不良行為不管不顧,聽之任之等行為。

(2)員工在企業外部的不道德行為。這類員工不道德行為主要由員工的不忠誠引起。員工對企業沒有投入最大的熱情和信心,甚至產生“跳槽”的念頭,就會作出一些不道德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主動地與其他企業聯係,告知本企業的相關信息;當企業出現困境或危機時,員工不顧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趁機“跳槽”,另覓發展前景的行為。

(四)員工不道德的行為表現

1.缺乏勞動積極性,消極怠工

存在這種現象的員工,主要是從意識層麵對企業與個人的關係沒有認識到位。他們認為企業和個人是相對獨立的,員工進入企業隻是為了掙工資,隻要員工能從企業中得到利益,他們不會太在意企業的好壞。因此,在實際勞動過程中,他們缺乏積極性,出現磨洋工、做其他私活等消極怠工現象,抱有得過且過的心態,不會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考慮個人的實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