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的獲得除了要依靠會計服務工作者精湛而嚴謹的專業技術,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會計服務工作者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在實際的工作中用會計倫理道德來規範其具體行為有助於改善和提高會計服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水平,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有助於企業決策和社會正常經濟秩序的構建
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的會計服務工作者能夠為企業產生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這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企業正常發揮其內部管理機製,根據會計信息評估企業的經營效果,從而做出合乎企業發展的決策。同時,會計信息還是企業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財務報告則是企業對企業所有者、投資者、社會大眾、國家的一種信息傳遞,也是一種負責的表現,從而使所有利益相關方得到應有的回報,也能促進社會資源的正常配置和流動,有助於整個社會正常經濟秩序的構建。
三、現代企業會計的倫理特征
(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會計信息真實是指生產會計信息的程序符合會計製度、會計準則以及相關的法定規範標準,能真實公允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的會計信息。真實的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企業合理決策,正確地進行資源配置;失真的會計信息則會對企業決策進行誤導,甚至會破壞社會的正常經濟秩序。
(二)會計立場的獨立性
會計立場的獨立性要求會計服務工作者在處理會計業務時,必須不受任何利益相關方的影響,獨立、客觀地完成業務,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的信息,避免利益衝突。
(三)會計行為的公正性
公正是一個古老的道德範疇,要求人們在處理社會關係時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公道正派,即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會計行為的公正性要求會計人員在具體進行業務處理時,保持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得出的審計結論既不違背事實,也不誇大事實。
(四)會計行為的主體性
廣泛意義上講,會計行為主體包括企業負責人及具體的會計服務工作者。狹義上的會計行為主體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會計行為能力,並獲得權威機構認可,能獨立或與他人協作實現會計目標的會計人員以及由其組成的會計組織機構。
(五)會計行為的保密性
會計行為的保密性是指會計服務工作者未經授權不得擅自披露在工作過程中獲得的保密信息,並且不得利用在工作中獲得的保密信息為自己或他人獲取不道德的利益。
(六)會計的專業勝任力
會計的專業勝任力是保質保量完成會計工作的重要條件,會計服務工作者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會計行為能力,並避免承接超出其現有會計行為能力的業務。
四、我國企業會計財務倫理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會計信息指的是經過加工或處理的會計數據及其對有關會計數據進行的解釋說明。會計信息失真則是指財務報告中所反映的數據、對其解釋說明、披露與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和結果不一致。”
1.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實例
國家財政部在2000年對醫藥、紡織、民航、冶金、石油、石化等行業的320家企業和事業單位的會計財務信息進行抽查,發現資產不實73.75億元,利潤不實35.11億元。其中,資產不實比例在1%以上和利潤不實比例在10%以上的分別占全部被抽查單位的50%和57%。另發現人為調節利潤、虛盈實虧的企業32家,占被查單位的10%。人為調節利潤總額達13.7億元,其中虛增利潤10億元,虛減利潤3.7億元。另外,部分單位仍然存在賬外設賬、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在被查的82家醫藥企業中,有12家明顯存在賬外賬,在法定會計賬簿之外的資金高達10014萬元。
在對中石化、中海油、國家煙草專賣局等十家大型國有企業2003年度的會計信息進行抽查時,查出十家國企違規資金高達500多億人民幣,主要問題就集中在會計信息失真、部分決策失誤和企業違法違規三方麵。
“在對中央部門、6020家國企2005年度的會計信息進行抽查時,發現中央部門仍然存在虛報多領預算資金、轉移挪用或擠占財政資金、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等不道德會計行為,各類違規問題金額達90多億元;在對6020家國企的審計中,發現違規問題金額達449億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企業損益不實,造成多計利潤48億元,少計利潤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