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企業專業倫理探討(11)(1 / 2)

第二十九條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以向他人支付傭金等不正當方式招攬業務,也不得向客戶或通過客戶獲取服務費之外的任何利益。

第三十條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不得允許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義承辦業務。

附則

第三十一條本準則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本準則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印發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中主要是針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對於如何規範企業內部的總會計師、財務經理及內部會計人員的行為,則缺乏一套有指導意義的行為指南或行為準則,而這一點對於規範企業會計服務工作者的行為、提高會計服務工作者的道德水準,進而達到防範會計舞弊、避免會計信息失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3年,由中國財政部會計司撰稿、項懷誠主編的《會計職業道德》一書出版,該書總結、列舉了八條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內容,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這一標準已基本上被會計業內人士所認可。

綜合以上國內外關於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相關準則,我們認為以下幾點是一名合格的會計服務工作者所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準則,具體如下:

1.愛崗敬業

會計工作的繁瑣、複雜要求從業人員有極強的敬業精神,要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主動履行崗位職責,不怕麻煩,恪盡職守。

2.誠實守信

誠信是對會計服務工作者提出的首要要求,主要是指會計服務工作者要對企業的投資人、客戶、員工、政府、社會坦率、誠實,使這些相關利益方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

3.保守秘密

因為會計服務工作者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能夠了解到企業的商業秘密,會計職業道德中明確要求會計服務工作者要為企業保守秘密,因此會計服務工作者絕對不能夠將企業的會計信息私自泄露,從而損壞企業的利益。

4.客觀公正

客觀公正是指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務時必須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不偏不倚地對待企業的相關利益方。

5.專業勝任

由於會計工作專業性強,需要會計服務工作者具備較高的業務技術水平。因此,會計服務工作者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業務技術素質,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工作的需要,從而保證會計工作的質量。

6.謹慎負責

謹慎負責也是對會計服務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作為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會計服務工作者要對其職業服務的所有人負責,這就要求會計服務工作者要嚴格按照會計法規、法律和製度要求開展工作,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

六、企業會計倫理建設途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服務工作者受到多元化利益的驅動,其職業行為麵臨著更多的影響,從而導致了目前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會計服務工作者職業道德普遍下滑的不良狀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企業的經濟環境及經濟行為日益多樣化和複雜化,對於會計倫理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於會計服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也就迫切需要對企業會計倫理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發展方向。總的來說,企業會計倫理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一)建立健全企業會計服務工作者的行為規範

由於會計服務工作者是企業經濟活動信息的實際執行者,因此要防止會計不道德行為的發生,真正發揮現代企業會計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須對現代企業會計的會計行為進行規範。“會計行為是會計服務工作者對單位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行為,以及為保證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運行過程和運行質量所從事的管理和監督活動。”要保證會計行為的質量,就要從會計法律和一般會計行政法規(如《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等)和相關經濟法規(如公司法、稅法、投資法、銀行法、破產法和審計法等)直接製約會計的行為,同時還需要要求會計服務工作者按照相關會計準則(如《企業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關聯方交易及交易的披露》、《債務重組》、《現金流量表》等》開展工作,根據這些具體的會計準則來指導和約束具體的會計核算工作,界定各種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標準,明確會計實務中所使用的程序和方法,以此提高會計行為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