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智將務食於敵——以戰養戰,砍掉成本(1 / 2)

企業經營有一個簡單公式:經營利潤=經營收入-經營成本-稅金。由於稅率和稅金是法定的,帶有很強的剛性,可供企業把握的空間並不大(企業非法偷逃稅則另當別論),也就是說,企業要獲取更多的利潤,要麼提高經營收入,要麼降低經營成本,或者在提高收入的同時降低成本,也就是所謂的開源節流。開源固然重要,但往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人力,還要經過一段驚險的難於控製的過程。隻有當你的資金、人力變成了產品、技術、服務並被消費者消費以後,才可能產生一定的收入。從創收的角度來看,為了產生一元錢的利潤,你可能要投入十元錢的資金,並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努力,還要經曆一段很長的時間,經過財—物—財等多種形態的變化;盡管如此,這一元錢的利潤也並非有完全的保障,甚至連這十元錢的老本也可能賠進去。

成本對企業利潤的貢獻方式則完全不同,並不需要複雜的過程和價值轉換,節約下來的成本直接進入企業利潤。在企業總體運營平台上,如果不考慮稅金的影響,要創造一元錢的利潤,隻需想方設法省下一元錢就可以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節約的成本就是利潤。這並不是說,成本控製並不需要任何投入,但這種針對成本控製的投資,不確定性和風險都比較低。也有很多成本控製的方法是不需要任何投資的,如消耗性資源的節約、管理模式的改進所帶來的管理費用降低等。成本對利潤貢獻方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由於成本的節約並不像收入那樣會增大企業賬戶上的紙麵數字,因此這種貢獻在當時難於被意識到,也難於用數字來表現,隻有通過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才能得以體現。正因為如此,許多企業並沒有將成本控製與創造收入擺在同樣的戰略高度,而且也缺乏有效的方法。

許多企業根據各子係統對利潤的貢獻方式將各功能塊劃分為不同的中心,如將生產係統定位為成本中心,營銷係統定位為利潤中心,行政與人力資源部門、客戶服務係統定位為費用中心等,這種劃分方式無疑體現了成本控製的重要性。無論是成本中心還是費用中心,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它們在企業利潤的創造過程中往往不能直接創造收益,在運作過程中反而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因此,這些部門就成為許多企業在成本控製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對象。

成本控製並不局限於某一個關鍵點或某一個關鍵部門,企業價值鏈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成本控製的重要突破點。在深入了解一個企業之前,要明確提出針對性的成本改進策略是很困難的,因為每個企業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根據經驗判斷,那些在企業成本構成中占據重大比例的成本項目以及企業管理相對薄弱的環節,應該成為企業成本控製中重點分析和改進的對象,它們提升的空間往往較大,針對性地改善它們的表現會帶來明顯的效果。以下是成本控製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

(1)控製產品或服務成本的關鍵在設計階段

產品設計一旦確定,進入製造階段後,改變產品設計往往有很大的破壞性,任何改變都可能導致製造工藝的重新設計及耗費大量資源,如機器設備、原材料、時間等的巨大浪費。服務內容和方式的改變同樣可能影響整個服務流程,導致服務設備、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浪費。通過目標成本法可在產品設計階段確定合適的產品成本。首先,應根據擬推出產品的定位及目標市場的狀況確定該產品的市場價格,減去公司希望得到的邊際利潤,便可得到產品成本的目標控製範圍。產品設計師應在保持產品功能和質量水平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尋找創造性的設計方法以降低產品成本;或者,在不突破目標成本的前提下設計出具備相應功能和質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