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企業怎樣留住核心員工(1 / 1)

“玉無琢玉,人無完人”,優秀人才尚且有其弱點和不足,何況二流人才。如何發揮員工的優點和長處而避其短處是成長型企業麵臨的選擇。

《三國演義》中,孫權周圍似乎從來不缺忠臣死士,從老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苦肉計”,到甘寧百騎劫曹營、周泰三番入曹陣救主……這些二流人才甚至三流人才為什麼能在一流人才雲集的強敵麵前不顧性命殺得強敵人仰馬翻?我們從孫權的一些行動中可以窺其之道。

周瑜向孫權大力舉薦了魯肅——權甚敬之,與之談論,終日不倦。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夜半,權問肅曰:“方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孤承父兄餘業,思為桓、文之事,君將何以教我?”肅曰:“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權聞言大喜,披衣起謝。次日厚贈魯肅,並將衣服幃帳等物賜肅之母……

孫權與魯肅交流“終日不倦”,甚至與臣子“同床而臥”,試問中國古代君王幾人能做到?而日後不僅賞賜了魯肅,還賞賜了魯肅的母親。孫權的這種用才愛才的思想在諸如周泰舍命救了自己後“令其張羅蓋”(這可是皇帝的待遇)等行為中多次表現。有這樣對下屬親如兄弟、對下屬體貼入微的“老板”,怎能不教人以死相助?!

人的潛能是無窮的,如果能充分調動、發揮員工的潛能,不僅能讓二流人才充分發揮他的能力,甚至他所起到的作用會勝於一流人才!這都取決於領導者是否能知人善任,用人之長避其之短;取決於領導者的用人之道,愛才之心。

近年來國內品牌開發商挾帶雄厚的資金、打算打造強大的品牌優勢,完善成熟的開發模式、聯合一些優秀的技術力量大舉進行全國擴軍。他們所到之處,大都引起一陣“狼來了”的市場恐慌,品牌開發商大都所向披靡。這種態勢下,中小企業以二流人才應敵,似乎徒有一腔熱血,難有勝算。但東吳也用成功的事實給了我們啟示。

當年曹操百萬大軍陳兵赤壁,東吳全國上下人心惶惶,主降派的意見一時占了上風,雖然孫權聽取了周瑜的意見與曹操決戰,但以弱敵強勝算幾何大家心裏都完全沒底。此時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勝負的關鍵決策——請諸葛亮幫忙!而且不惜以借荊州為代價。結果,諸葛亮先是“舌戰群儒”,將主降派的意見推翻,“攘外必先安內”,將全朝上下擰成一股繩,然後“草船借箭”獲得了足夠的武器,並在另一奇才“鳳雛”龐統獻“連環計”後製定了“火攻”的策略,最後“借東風”使“萬事俱備”,最終造就了一個以弱勝強的曆史經典——赤壁之戰。

當時諸葛亮是惟一有與強大的曹操對抗之能力的人,現在,誰來幫助中小企業?國內優秀的規劃設計公司、策劃代理公司!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專業的能力、全局的視野,他們甚至曾是品牌開發商的左右手,在專業範疇內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借助外腦,再加上自身的“周瑜”“黃蓋”等良才忠臣,中小企業有能力抵禦外來品牌開發商的入侵!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周瑜見東風已起,萬事俱備,就想除掉諸葛亮這個後患。現實中,有少數中小企業也是這樣,在設計方案、策劃方案到手後,就找各種理由將規劃設計公司、策劃代理公司辭掉,以為可以節省一筆費用。但其實,方案隻是紙上談兵,尤其是一個房地產項目銷售期大多在一年以上,而房地產市場變化瞬息萬變,沒有了這些優秀公司的幫助,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問題,沒有合適的人解決。而且這樣做還損失了公司在業內的形象。就像周瑜一樣,不僅沒能殺掉諸葛亮,還落得被後人恥笑其心胸狹窄,最終未成大業,甚至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如果說當年周瑜想殺諸葛亮是因為他知道諸葛亮遲早將是他的對手,還有些理由,但對於中小企業,與規劃設計公司、策劃代理公司之間並不存在這樣的競爭關係,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舉措實在是大可不必要的。

現在,中小企業將麵臨嚴峻的挑戰,每一個運營環節都可能對項目、企業的成敗甚至生死存亡產生重大的影響。建立正確的人才觀,合理選才,準確用才,必要時借助外部人才力量,使企業始終保持最強的競爭力,這是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