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一直是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同樣麵臨物流資訊奇缺、物流基建落後、第三方物流公司資質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國內同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安利(中國)的儲運成本僅占全部經營成本的4.6%,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安利降低物流成本的秘訣在於全方位物流戰略的成功運用。
安利采取“店鋪+推銷員”的銷售方式,對物流儲運有非常高的要求。安利的物流儲運係統,其主要功能是將安利工廠生產的產品及向其他供應商采購的印刷品、輔銷產品等先轉運到位於廣州的儲運中心,然後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運抵各地的區域倉庫(主要包括沈陽、北京及上海外倉)暫時儲存,再根據需求轉運至設在各省市的店鋪,並通過家居送貨或店鋪等銷售渠道推向市場。與其他公司所不同的是,安利儲運部同時還兼管著全國近百家店鋪的營運、家居送貨及電話訂貨等服務。所以,物流係統的完善與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市場的有效運作。
但是,由於目前國內的物流資訊極為短缺,安利很難獲得物流企業的詳細信息,如從業公司的數量、資質和信用等,而國內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在專業化方麵也有所欠缺,很難達到安利的要求。在這樣的狀況下,安利采用了適應中國國情的“安利團隊+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全方位運作模式,使企業價值鏈發揮最大的效益。非核心環節,通過外包形式完成。如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主要由安利的車隊運輸,其他絕大部分貨物運輸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來承擔。而核心業務,如庫存設計、調配指令及儲運中心的主體設施與運作則主要由安利本身的團隊統籌管理。目前已有多家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安利公司大部分的配送業務。公司會派人員定期監督和進行市場調查,以評估服務供貨商是否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是否符合公司要求的服務標準。這樣,既能整合第三方物流的資源優勢,與其建立堅固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時又通過對企業供應鏈的核心環節——管理係統、設施和團隊的掌控,保持安利的自身優勢。
從安利的物流運作模式來看,至少有兩個方麵是值得國內企業借鑒的。
首先,投資決策的實用主義。剛剛啟用的安利新的物流中心很好地反映出安利的“實用”哲學。新物流中心占地麵積達40000平方米,是原來倉庫的四倍,而建築麵積達16000平方米。這樣大的物流中心如果全部自建的話,僅土地和庫房等基礎設施方麵的投資就需要數千萬元。安利采取和另一物業發展商合作的模式,合作方提供土地和庫房,安利租用倉庫並負責內部的設施投入。隻用了一年時間,投入1500萬元,安利就擁有了一個麵積充足、設備先進的新物流中心。而國內不少企業,在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時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基建上,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的周轉資金,而且費時費力,效果並不見得很好。
其次,在核心環節大量投入。安利單在信息管理係統上就投資了九千萬元,其中主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用於物流、庫存管理的AS400係統,它使公司的物流配送運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大大地降低了各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