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用間有五——製造假象,捕捉真實(1 / 3)

現代商戰,說到底仍然是信息戰。信息戰既可以針對一個國家的軍隊,也可以針對互相競爭的企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子戰戰法和電子戰裝備又有了長足發展。電子戰的目的在於使敵方得不到信息,或隻能得到少量信息或遲到的信息;或製造假象,使敵方采取錯誤的行動。因此,必須把電子戰視為信息戰的一部分。另一方麵,在電子對抗中,人們越來越重視防護措施,采用有密碼保護、安全可靠的防幹擾通信設備。隻有了解己方和敵方數據傳輸係統的強點與弱點,才能按照信息戰的目標,有效地籌劃和實施電子戰。

與信息戰相應,心理戰通常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心理戰的攻擊目標是“人心”,因此把心理戰作為信息戰的重要樣式之一是順理成章的。從以前進行的大眾媒介宣傳效果來看,使用現代化技術設備進行“洗腦”式宣傳,可對敵方有決策權的關鍵人物施加各種微妙的影響。

冷戰時期,兩大敵對陣營的間諜網一直忙於收集對方的軍事和政治情報。冷戰結束後,各國的間諜網並沒有放鬆他們對整個世界的監控。不過,現在他們關心的是經濟情報,也就是所謂的商業情報。隨著時代的變化,間諜活動的目標和性質變了,其方式和手段也隨著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有報道說,歐洲的長期盟友美國利用其在冷戰時期所建立的間諜網對歐洲進行了長期的商業間諜活動。專家們在歐洲議會委員會一個特別聽證會上,向來自歐盟各國的代表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多年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在使用一套覆蓋全球的電子監控係統竊取各國情報,包括歐盟國家的商業機密,從而使歐盟各國遭到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迄今為止,這個間諜網至少已經兩次向美國公司提供關鍵情報,幫助它們打敗與其競爭的歐洲企業!

這份報告指出,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英語國家在冷戰時期秘密建有一個名為“階梯”的間諜網,它可以通過遍布全球的偵聽站截獲世界各地的電話、電子郵件和傳真。“階梯”於1947年組建,當時這個通訊竊聽網絡的主要目標是對付前蘇聯。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東西方“冷戰”結束後,“階梯”並沒有退役,而是轉為商用間諜,美國將之用來對歐洲乃至全球進行經濟情報竊聽。

根據當時歐盟發言人坎貝爾的說法,冷戰結束後,“階梯”計劃動用間諜衛星、地麵情報站與超級計算機,不但刺探商業機密,也對數以百萬計的一般民眾的通訊進行監聽。坎貝爾列舉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歐洲公司在海外與美國公司競標,最後因“階梯”介入而失敗的至少有五個實例。1994年,法國的湯姆森無線電報總公司正在和巴西簽署一項價值13億美元的合同,旨在共同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建立監控係統。美國通過電話竊聽發現湯姆森公司在交易中賄賂了巴西政府的官員,並將其公布於眾,從而使湯姆森無線電報公司失去了該項合同。此外,美國國防部下屬機構國家安全局也曾於1995年通過上述間諜網絡發現,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為贏得與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合同曾向該國政府官員行賄,於是立即將此事通知了美國官員,促使美國波音和麥道公司也加入到競爭當中,最終,美國公司贏得了這一價值60億美元的合同。此外,美國政府還利用“階梯”獲取了有關日本汽車廢氣排放標準的信息,1993年法國參加關貿總協定時的商業秘密以及1997年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重要信息。此後,隻要有重大的商業事件發生,“階梯”總能在關鍵時刻獲得重要的信息,使美國的企業在與世界上其他企業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