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古語說“一步差三市”。開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買賣。這跟人流動線有關,可能有人走到這,該拐彎,則這個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差不了一個小胡同,但生意差很多。這些在選址時都要考慮進去。例如,北京西單是很成熟的商圈,但不可能西單任何位置都是聚客點,肯定有最主要的聚集客人的位置。肯德基開店的原則是:努力爭取在最聚客的地方和其附近開店。
在這個區域裏,人流動線怎麼樣,人從地鐵出來後是往哪個方向走等,這些都派人去觀察,去測量,有一套完整的數據之後才能據此確定地址。比如,在店門前人流量的測定,是在計劃開店的地點觀察記錄經過的人流,測算單位時間內多少人經過該位置。除了該位置所在人行道上的人流外,還要測馬路中間的和馬路對麵的人流量。馬路中間的隻算騎自行車的,開車的不算。是否算馬路對麵的人流量要看馬路寬度,路較窄就算,路寬超過一定標準,一般就是隔離帶,顧客就不可能再過來消費,就不算對麵的人流量。
肯德基在選址的時候,都會派專門的選址人員去測量商圈內的人流動線。然後選址人員將采集來的人流數據輸入專用的計算機軟件,就可以測算出在此地投資額不能超過多少,超過多少這家店就不能開。
4.同行聚集密度強
常言道:“同行密集客自來。”快餐業需要合聲才能熱鬧起來,才能打造一方繁榮的景象。成都小吃食市就是一個好的例子。自古成都就有趕花會、燈會、廟會的習俗,每逢此時各類小吃會聚於此,形成食市。人們在趕花會的同時,也能享受美食。
對於競爭的評估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來考慮。提供同種類型食品服務的餐廳可能會導致直接競爭,這就會被人認為是消極的因素。間接競爭包括提供不同菜品和不同服務的餐廳。在所選地點,任何一種形式的競爭都是值得考慮的,這可能意味著一個潛在的絕好地點,同樣也可能是一個很糟糕的地點。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西方兩家著名的快餐店——肯德基和麥當勞。直接競爭未必導致兩敗俱傷,相反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能促進雙方共同繁榮。
具體說來,紮堆開店,客人可以貨比三家,從中挑選最適合的一家。一旦同業快餐店越開越多,就會產生聚集效應,容易擴大影響,凝聚人氣,形成“某某餐飲專業街”,生意必定比單槍匹馬更容易做。假如一條街上隻有一家餐館,或許來這兒的人會進這家餐館,但是這樣很難吸引成群成批的客人上門,客人雲集的地方才是餐飲業成長的好地方。
例如,在北京西單商業圈附近,聚集了30多家風味各異的快餐店鋪,4家肯德基、2家必勝客、2家麥當勞、1家真功夫,數不清的麻辣燙、酸辣粉、土掉渣、鐵板燒等。西單由過去單純的購物變成了餐飲、休閑綜合的商業街,其購物與餐飲業態的比重也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樣,人們漸漸地把西單看做逛街、就餐的好去處,結果每家快餐店都生意興隆。
快餐店選址十不宜
通過前文的敘述,我們看出快餐店選擇店址時候應該考慮地區經濟、地理環境、交通情況等問題。在這裏,筆者從不少餐飲專業人士關於開快餐店選址的經驗之談中總結出“快餐店選址十不宜”,這對準備開快餐店的老板們有一些參考價值。事實上,這十不宜也是很多人熟知的。
1.不宜在人口稀少的地方開快餐店
如果快餐店所處地域的常住人口少,並且流動人口又不多,那麼就會缺乏人氣,很難形成相對穩定的消費群。
2.快餐店門口不宜有障礙物
被建築物擋住的店麵影響快餐店的能見度,會減弱客源。特別是快餐店門口不能正對著樹體粗壯樹葉茂盛的大樹,空氣會不流通,一旦遇上雷雨天還會有使人觸電的危險。
3.不宜在高速車道旁邊開快餐店
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是車而不是人,由於要保證車流的高速標準,高速公路絕對要求路麵幹淨安全,公路中間一般設有隔離設施,兩邊馬路無法穿越,而且公路旁邊也較少有商業網點和停車設施。
4.快餐店不宜正對筆直的道路
筆直道路會因過往車輛產生廢氣,造成餐飲周圍環境的空氣汙染,顧客用餐猶如在煙塵滾滾中進行,使消費者大倒胃口。
5.西曬的門麵要慎選
有時候西曬店位置不錯,但到了炎熱的夏季,即便有空調,顧客也不願意冒曬進店吃飯。
6.快餐店不宜開在風口位置
風口位置的要慎選。特別是在北方城市,冬季來臨,寒風襲人。如果店門朝風(一般朝西北方向),對顧客入店會產生麻煩。
7.快餐店不宜開在斜坡上
斜坡影響車輛停放,不利顧客進店吃飯。
8.快餐店不宜選在“穿堂風”的位置
快餐店大門正對兩座並排建築的高樓大廈,之間留的一條小巷容易形成“穿堂風”。由於門前巷窄、牆高、陰森森的,顧客不願進來,自然會影響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