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總報告 高增長產業群 點亮2003年報——劉姝威看年報行業總評(1 / 3)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向好帶動新一輪行業增長

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的拉動下,我國2003年的總體經濟形勢運行良好:GDP達到116 694億元,比上年增長9 。 1%,人均GDP首次超過1 0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 118億元,增長26 。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 842億元,增長9 。 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 。 2%;進出口總額達到8 512億美元,增長37 。 1%。宏觀經濟向好全麵帶動了新一輪行業增長。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對25個行業近1 300家上市公司2003年報的分析顯示:

2003年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高。總體來看,利潤總額達到1 782億元,比2002年增長34%;新增利潤453億元;虧損公司由2002年的173家下降到2003年的155家。

行業熱點較為突出。新增利潤排名前五位的行業對2003年全部上市公司新增利潤總額的貢獻度達70%左右。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三項絕對值指標的行業平均值來看,石油、電力、煤炭、鋼鐵等能源、原材料基礎性行業以及汽車、通信、食品飲料等與居民消費息息相關的行業均排在25個行業前列;從這三項指標的發展速度看,上述行業表現也較為突出。以鋼鐵行業為例,其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緊隨石油行業,排在25個行業的第二位;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發展速度均名列第二,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的發展速度排在第八,是基礎行業中業績突出的典型代表。

各行業的業績增長質量進一步改善。從利潤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等指標及其發展速度看,大部分行業的盈利能力、資產管理效率和收益質量與2002年相比都有所提高。

第二部分:高增長產業群點亮2003年報

經過近三年的平穩運行之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消費結構升級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以住宅和汽車需求提升為契機,重化工業化過程開始啟動,進而拉動投資的高增長。重化工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產業鏈條長、投資周期長、投資規模大、引致需求大等特點,和住宅、汽車消費升級周期長等特點交織在一起,成為新一輪產業增長的特征。中國企業研究中心2003年報研究顯示,以汽車、房地產、機械、鋼鐵、煤炭、電力、石油等為代表的高增長產業群成為2003年上市公司年報的亮點。

一、消費結構升級拉升新一輪支柱產業

2003年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消費需求呈擴張趨勢,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突破45 842億元,增幅達9 。 1%。作為社會最終需求,消費需求的增長拉動了新一輪支柱產業的發展。首先,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 000美元,標誌著居民消費形態進入了快速變化時期,消費結構將更快地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消費熱點主要集中在住、行等價值量大的高檔商品,突出表現為汽車、房地產行業的快速增長態勢。2003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億元,比2002年增長45%;平均利潤為2 。 9億元,比2002年增長41%。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7億元,比2002年增長9%;平均利潤為1 。 4億元,比2002年增長12%。從未來發展看,消費結構升級將支撐汽車和房地產業持續穩步增長。其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住房體製、養老保險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體製改革日趨成熟,居民的心理預期壓力得以緩解,各收入階層均有望擴大消費支出。因此除住和行之外,其他與消費結構升級直接相關的食品飲料、醫藥、傳播與文化、通信、社會服務等行業的2003年報都有不俗表現。尤其是食品飲料、醫藥以及傳播與文化行業增長勢頭較為明顯:食品飲料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5 。 7億元,同比增長17%;平均利潤為1 。 6億元,同比增長15%。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2億元,同比增長26%;平均利潤為1億元,同比增長16%。傳播與文化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5. 3億元,同比增長16%;平均利潤1. 1億元,同比增長38%。

二、高投資帶動基礎行業發展

一方麵,消費品行業的快速增長,尤其是汽車、房地產消費熱點的啟動為上遊製造業領域創造了大量需求,進而帶動煤炭、電力、石油、鋼鐵等基礎行業的生產。另一方麵,在國債投資的持續推動下,社會自主投資機製已經形成,企業把價格上漲和效益好轉看成是一個長期信號,因此從鋼材到汽車,位於生產鏈條各個環節的不同行業普遍產生了擴大投資的衝動和行為,為能源、原材料等基礎行業開辟了廣闊的需求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3年1~12月全國各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 643 。 42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28 。 4%。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2 508 。 21億元,比2002年同期下降1 。 5%,占全部資金來源的5 。 5%;國內貸款10 779 。 46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39 。 3%,占資金來源的23 。 5%;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21 753 。 32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39 。 7%,占47 。 5%,上述數據充分說明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增強。在強勁需求的推動下,多數能源、原材料價格穩步上揚:汽油、焦炭,電力價格、鋼鐵價格、石化產品價格普遍上漲,煤炭、電力、石油和鋼鐵、水泥五大行業2003年的財務指標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三、聯動增長催生“產業群效應”

2003年報顯示,經濟運行中形成了幾個具有典型特征的較為穩定的高增長產業群。並且這些產業群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依存和影響,共同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

1. 以鋼鐵行業為核心的、帶有重化工業特征的高增長產業群

鋼鐵工業是基礎原材料產業,在高增長產業群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2002年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三大用鋼大戶——房地產、機械、汽車行業增長趨勢顯著,有力地帶動了鋼鐵業的發展。其中2003年房地產業用鋼的絕對量約占到整個鋼材消費量的55%,是鋼材消費的第一大戶;機械行業消耗鋼材約3 450萬噸,比2002年增加25%,占鋼材總消費量的15%,僅次於房地產業,位列第二;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對鋼材產品也形成了巨大的需求,2003年汽車行業共消費鋼材約660萬噸,約占鋼材產品總消費量的3%。下遊行業有效拉動了鋼鐵行業規模和速度的高增長,而鋼鐵高增長又為其持續興旺提供了強有力的原材料支持,同時還為上遊煤炭、電力等能源行業,以及交通運輸業拓展了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產業群中的機械製造業本身又可以形成一個內部產業群。機械行業有77家上市公司,其中工程機械21家,供電設備11家,輕紡機械11家,醫療機械4家,航天機械3家,其他類27家。各子行業近三年來都保持了穩定增長的趨勢,其中工程機械和供電設備上市公司2003年表現更為突出。

2. 消費結構拉動產業群升級

在這個大的產業體係中,又可以細分為三個群體:

第一,汽車行業帶動下的高增長產業群。汽車工業是產業關聯度很高的產業,是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標誌,對化工行業、鋼鐵行業和機械行業的發展有著很強的拉動作用。據測算,從投入產出關係和行業增長的關聯程度看,汽車工業產值與相關產業的直接關聯度是1∶2,間接關聯度則達到1∶5.另外,汽車使用數量的快速增長拉動了汽油、潤滑油等石油加工業的增長;汽車服務業也獲得空前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資被允許進入汽車服務業,這一汽車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發展潛力巨大。

第二,房地產業帶動高增長產業群。房地產行業產業鏈條長,增長潛力大。據世界銀行研究,住宅投資擴大100億元,可使社會總產值增加300億元,發達國家保守測算的住宅消費帶動係數為1 。 34.這一產業群包括:鋼鐵行業,建材行業,裝飾裝修、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相關服務業。2003年,這一產業群中僅房地產開發固定投資總額就達到10 106 。 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 。 7%,足見其規模之大和發展之快。

第三,日常消費相關產業群。首先是與居民日常生活質量提升密切相關的食品飲料行業、醫藥行業;其次是與居民文化和休閑娛樂消費關係密切的行業如造紙業、傳播與文化業、服務業等;最後是高檔消費的電子產品製造及服務行業,其中通信行業、計算機行業穩步增長,受此拉動,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