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手機業上市公司給予投資者最好的禮物是,以波導和TCL為首的國產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超過洋品牌,打破了“洋品牌”在中國手機市場長達10年的壟斷格局。
1999年國產品牌手機銷量隻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左右,用了四年時間,2003年國產品牌手機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一舉躍至60%,雖然國產手機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手機業上市公司的利潤率正在下降。
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2003年我國GDP增長9 。 1%,2003年全年,我國通信業務收入完成5 136 。 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 。 7%,其中移動通信收入占42%。2003年我國通信業實現了兩項重要突破:在2003年9月份,我國電話用戶總數超過5億戶。緊接著在10月份,移動電話用戶數在曆史上首次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達到2 。 6億戶,2003年移動電話全年新增用戶6 268 。 8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20 。 92部/百人。
通信業的快速發展給國內手機製造商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契機。
2003年,波導股份和TCL集團手機銷售量大幅度上升,手機銷售量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3 。 3%和57%,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2%和10%,手機銷售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1 。 04%和13 。 4%。但是兩家公司2003年手機毛利潤率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30 。 1%和25 。 8%。
波導股份的手機及配件主營業務成本達89 。 53億元,比2002年的47 。 67億元上升87 。 82%,超過銷售收入增長率71 。 04%。同時2003年波導股份的營業費用由2002年的9 。 04億元上升至2003年的12 。 19億元,增幅達34 。 85%。
波導股份2003年報對此的解釋為:第一,國內移動電話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手機更新換代加快、銷售價格下降、毛利率降低;第二,由於近年來公司規模擴張迅速,分支機構數量增長較快,給公司管理增加了一定難度;第三,由於公司手機銷量逐年遞增,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波導牌”手機市場保有量巨大,公司售後服務的壓力明顯加大。
TCL集團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銷售收入增長13 。 40%的情況下,由於價格下降使毛利空間受到擠壓,毛利率下降為20 。 70%。TCL的手機生產上也存在著成本的提高問題。
目前,不少國產手機廠商采取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和銷售人員的人海戰術,這種粗放式的銷售策略使銷售費用居高不下。手機產品的流行周期越來越短,市場更新節奏加快,這必然導致新產品價格在更短時間裏的下降,並將導致利潤空間的縮水。
雖然國內市場手機價格的下降等一係列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造成了壓力,但是,我們不能把成本的提高也歸咎為產品價格的下降。在企業的生產能力範圍內,產量的增加導致單位成本的降低似乎更合理一點。
根據波導股份和TCL集團2003年報分析結果,兩家公司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付出了利潤率下降的代價。市場份額與利潤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二、國外同行的表現:兼而得之
手機平均價格下降,由原來的奢侈品逐漸轉化為大眾必需品,是手機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由技術進步、成本降低等帶來的。由於產品的同質化,企業毛利率降低,雖有行業發展的原因,但更多地取決於企業自身,如企業的發展策略、運作模式等。有些企業為了能夠迅速占據市場份額,采用了低價的策略,不可避免地要犧牲一些利潤。在一定限度內,利潤與市場份額反向互動現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時,利潤波動的方向和幅度是判斷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