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聯超市於1994年上市,主營業務收入90%來自於連鎖超市收入。2003年華聯超市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0億元,僅次於主營連鎖超市的友誼股份。
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4年12月11日前將取消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限製。作為我國零售連鎖業上市公司,與世界零售連鎖業霸主沃爾瑪相比,華聯超市的競爭實力如何?如何縮小與國際同行霸主的差距?這個問題對於分析我國零售連鎖業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具有啟示作用。
一、華聯超市財務分析
由於我國零售業競爭日益激烈,零售業上市公司中虧損企業較多,行業平均利潤率明顯低於其他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分析零售業上市公司2003年報,我們發現,部分零售業上市公司已經變更主營業務,或者向多元化發展,甚至退出零售業。
根據零售業上市公司2003年報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零售業上市公司紛紛從單體經營轉向連鎖化經營。2003年華聯超市淨增加盟店322家,國內加盟店總數達到1 100家。
2003年華聯超市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0億元,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達到6 198萬元,同比略有下降;利潤率為1 。 54%,比2002年的1 。 6%略有下降。在加盟店增加近1/4的條件下,華聯超市10%
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相對來說並不高。作為零售連鎖業上市公司,華聯超市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由2002年的2 。 49億元下降到2003年的-1 。 38億元。華聯超市2003年報解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減少是由於公司增加了一次性買斷的商品采購數量。2003年華聯超市存貨達到3 。 85億元,比2002年增加1 。 08億元,其中,庫存商品存貨同比增加1 。 06億元。
2003年華聯超市董事會提出“比競爭對手成本更低”的競爭策略,加強物流係統、財務係統和信息化係統的建設;實行統一采購,降低采購價格,擴大產地采購量和買斷商品采購量。2003年華聯超市的商業收入毛利率為14 。 67%,略低於2002年的14 。 85%。
二、華聯超市與沃爾瑪的競爭實力比較
美國著名財經雜誌《財富》2004年3月21日公布了美國最大500家企業排行榜,零售業巨擘沃爾瑪(Wal-Mart)連續第3年名列第一。
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於1945年在小鎮本頓威爾開始經營零售業,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零售業王國。沃爾瑪是美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企業之一,其投資回報率曾高達46%。
1991年,沃爾瑪年銷售額突破400億美元,成為全球大型零售企業之一。據1994年5月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美國服務行業分類排行榜,沃爾瑪1993年銷售額高達673 。 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18億多美元,超過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爾斯(Sears),雄居美國零售業榜首。1995年沃爾瑪銷售額持續增長,實現年銷售額936億美元,在《財富》雜誌1995年美國最大企業排行榜上名列第四。2001年,沃爾瑪一躍成為《財富》500強排名的第一名,而在2000年以前的15年裏,通用汽車公司曾連續位居榜首。事實上,沃爾瑪的年銷售額相當於美國所有百貨公司的總和。
1. 經營規模比較
截至2003年底,沃爾瑪遍布世界各地的加盟店總數達到4 688家;其中,美國本土加盟店達到3 400家,占加盟店總數的72 。53%;海外有1 288家,其中,中國地區有26家。2003年沃爾瑪的海外銷售收入將近410億美元,營業利潤超過20億美元。2003年沃爾瑪新開、重新布置和擴展了115家海外分銷機構,並且計劃2004年在海外開拓120~130個加盟店。
2003年華聯超市的加盟店總數達到1 100家,僅為沃爾瑪加盟店總數的23 。 5%。
2003年沃爾瑪的淨資產達到393億美元(約合3 255億元人民幣),是華聯超市3 。 7億元人民幣淨資產的881倍。沃爾瑪的總資產達到947億美元(約合7 837億元人民幣),是華聯超市13 。 7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的572倍。
2003年華聯超市的加盟店總數是沃爾瑪的24%左右,但是,華聯超市的淨資產和總資產分別隻是沃爾瑪的0. 1%和0. 17%。可見,華聯超市的加盟店規模遠遠小於沃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