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信托業上市公司隻有兩家——鞍山信托和陝國投。鞍山市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於1994年上市,2003年資產總額達17 。 3億元。2003年鞍山市財政局出讓鞍山信托20%的股份於上海國之傑投資有限公司,鞍山信托的注冊地也將遷往上海。作為鞍山信托的第一大股東,上海國之傑是一家民營企業,經營範圍有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金屬材料、電器設備、建築裝潢、計算機及配件、通信器材及設備銷售等。
陝西省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於1994年上市,2003年資產總額達到21 。 8億元。
一、信托業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1. 利潤下降
2003年陝國投虧損2 704萬元,鞍山信托虧損3 102萬元。根據趨勢分析,陝國投和鞍山信托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逐年下降,尤其是自2000年以來,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直線下降,2003年兩家公司均虧損。
2. 金融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下降
作為信托業上市公司,2003年陝國投的金融業務收入為1 373 。 7萬元,隻占營業收入的16 。 4%;2003年鞍山信托的金融業務收入為8 33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59%。自1994年上市以來,兩家公司金融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下降,尤其是2000~2002年,兩家公司不論是金融業務收入的絕對額還是金融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都在下降。
2003年鞍山信托和陝國投完成信托業重新登記工作,獲準經營的金融信托業務達13項之多。2003年鞍山信托的金融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由2002年的41%上升到59%,房地產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58 。 88%下降到2003年的39 。 07%。雖然2002年鞍山信托實現扭虧,但其339 。 9萬元利潤主要來自於營業外收入——轉讓土地使用權收益1 561萬元,抵減營業利潤-1 195萬元所致。2003年鞍山信托營業收入由2002年3 978萬元上升至1 。 4億元,同比增長2 。 5倍;但是,營業成本也由2002年的4 867萬元增至2003年的1 。 68億元,同比也上升了2 。 5倍;而2003年無營業外收入,所以導致2003年再度大幅虧損。
2003年陝國投的金融業務收入由2002年1億元下降到2 479萬元,同比下降76 。 44%,金融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58 。 86%下降到2003年的16 。 4%;2003年陝國投的房地產業務收入保持穩定,略微增長2 。 42%,房地產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83 。 6%。2003年陝國投的金融業務成本由2002年的2 572萬元上升到4 628萬元,升幅達79 。 92%;房地產業務成本也同比上升17 。84%;2002年金融業務毛利潤率為75 。 6%,而2003年虧損;房地產業務毛利潤率由2002年的29%下降到2003年的18 。 3%。2003年陝國投的金融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成本大幅上升,造成2003年虧損。
3. 應收賬款質量下降
2003年鞍山信托三年以上應收賬款達到2億元,占全部應收賬款的90%;但是,2003年壞賬準備隻計提60 。 45萬元。2003年鞍山信托的三年以上其他應收款為5 996萬元,計提壞賬準備2 366 。 42萬元,壞賬準備中有2 329 。 38萬元是由於兩家公司已經停止經營而實行的全額計提;可見,餘下的三年以上的3 667萬元其他應收款僅僅計提了37 。 04萬元的壞賬準備。
雖然2003年陝國投的三年以上其他應收款下降,但仍高達3 042萬元,占其他應收賬款總額的18 。 74%;相應壞賬準備426 。 9萬元,其中由於上海信毅公司、上海百通公司、陝國投勞司三家公司均已停業或無資產,所欠289萬元作全額壞賬準備,可見,餘下2 753萬元三年以上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為138萬元,計提比例約5%。我們注意到,其他應收款中另有8 500萬元是與海南國投官司中敗訴需償付款項而被法院凍結,提起上訴後,現正處於二審階段,該款項未計提壞賬準備。
2003年陝國投的逾期貸款由2002年1 。 7億元上升至1 。 88億元,其中損失類從7 807萬元增至9 296萬元,按貸款五級分類規定,損失類貸款應全額計提呆賬準備金,但陝國投的呆賬準備金卻反而下降了67 。 4萬元。
2003年陝國投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由2002年末的8 107萬元激增至2003年末的1 。 7億元,同比增加了1倍多,可見,公司償債壓力增大。
鞍山信托和陝國投均於1994年上市,2004年剛好走過了十年。回顧兩家信托公司十年曆程,我們發現,除個別年份外,兩家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呈現相同的波動趨勢。2000年之前,兩家公司資產規模逐年上升,盡管其他財務指標有些波動,但總體上仍處於較為平穩狀態。2000年以後,兩家公司各項財務指標開始出現全麵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