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2003年商業行業分析報告(2 / 3)

百貨業50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發展速度降低,其中,24家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寶光藥業(成都華聯)、銅城集團已從百貨業撤出,轉向貿易行業。而主營業務收入發展速度為1 。 56的杭州解百則把其超市門店全都兌出,集中精力主做百貨。從利潤總額變化看,有21家公司利潤總額同比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西單商場和南寧百貨主營業務收入是由於固守傳統的單體百貨業態,缺乏創新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利潤總額發展最快的第一食品得利於重組兼並帶來的規模效應。

2.資產運營能力分析

從資產運營能力上看,2003年我國百貨業上市公司並未取得多大進展,應收賬款年末餘額為35 728 831 。 0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周轉率為34 。 9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規模擴張和節日效應,產生的應收賬款增加。2003年我國百貨業上市公司存貨年末餘額為189 665 091 。 6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個百分點,其發展速度高於主營業務成本發展速度,使得存貨周轉率從2002年的5 。 81下降到2003年的5 。 43.百貨業上市公司整體的資產運營能力下降,主要是由於規模擴張快,管理能力與其發展不相適應引起的。

百貨業49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應收賬款同比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第一食品,是由於2003年“石庫門上海老酒”品牌運作成功而使得規模擴大,同時報告期末臨近兩大節日,公司購銷兩旺,致使應收賬款增加。出現異動的寶光藥業是由於期末增加並表單位四川寶光藥業有限公司,並入應收賬款餘額35 185 617 。 12元,導致了應收賬款餘額的巨額增長。百貨業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存貨比上年同期增加,出現異動的ST濟百、大連友誼、第一投資,這些公司由於大量投資於房地產行業,出現大量開發成本和開發產品占額,導致了存貨過度增長。

(二)超市類上市公司分析

超市類共有4家上市公司,它們分別是武漢中百(000759)、華聯綜超(600361)、華聯超市(600825)、友誼股份(600827),2002年主要經營業態也為連鎖超市的杭州解百(600814)則在2003年轉向了百貨業態。

1 。 2003年超市類上市公司整體特點

第一,快速擴大公司規模。其中武漢中百全年新增倉儲超市8家、便民超市83家、百貨店1家,到2003年末共擁有倉儲超市24家、便民超市243家、百貨店4家;華聯綜超新設6家分店,2003年末店麵總數達到43個;華聯超市全年淨增加盟店322家,使得公司加盟店總數達到1 100多家;友誼股份截至2003年末,營業網點淨增680家,總數達到2 620家,同比增加35 。 05%,營業麵積則淨增34 。 98萬平方米,達到128 。 92萬平方米,同比增加37 。 24%。

第二,以連鎖超市業態為主,實現零售行業多業態經營。除華聯超市業態較為單一外,其餘3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均涉及除超市以外的其他業態。華聯綜超同時經營大型綜合超市和百貨店;武漢中百除以連鎖超市業態為核心,還涉足醫藥、物流配送、物業管理、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友誼股份則同時經營連鎖超市、裝潢裝飾建材、綜合百貨等多種零售與批發業務。

第三,積極拓展外地業務。華聯綜超、友誼股份已實現了在全國的網點布局,華聯超市也開始組建外地子公司,以開展外地業務。其中,友誼股份在鞏固上海本地市場的基礎上,已經加快向外地擴張的速度,總部位於北京的華聯綜超則一直致力於外地市場的開發。

第四,麵臨商品零售行業尤其是超市業激烈的競爭,以及取消外資進入限製日期的日益臨近,超市類上市公司均試圖通過各種方法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對公司規模、品牌聲譽、管理水平、物流配送、信息化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麵的重視,或多或少地體現在各公司的經營計劃或目標中。

2 。 超市類上市公司2003年整體情況

2003年,4家超市類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利潤總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其中華聯綜超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增長最快,分別為67 。 55%和73 。 80%,而友誼股份利潤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50 。 93%。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方麵,華聯綜超以313 。 26%的發展速度遙遙領先於其他3家公司,而同時,華聯超市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由2002年的3 635 838 188 。 4元急劇下降到-138 686 153 。 2元,是目前超市板塊公司中惟一經營活動淨現金為負數的公司。在應收賬款淨額方麵,由於華聯綜超以及友誼股份業務的大規模增加,兩家公司的應收賬款淨額較2002年分別增加了450 。 51%與364 。 85%;而華聯超市由於在收訖貨款時較多地采用了商業票據的形式,故應收賬款較期初大幅減少,下降了39 。 93%;武漢中百應收賬款變化則不大。至於存貨淨額,由於經營網點數量的增加,除華聯綜超外的3家公司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增加,華聯綜超存貨淨額則與2002年末基本持平。

3. 償債能力分析

從以上指標來看,超市類上市公司平均短期償債能力不強,並且2003年短期償債能力較2002年有所下降,其中速動比率下降了近4個百分點,流動比率下降了近2個百分點;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超市類上市公司2003年整體較2002年有所改善,尤其是利息保障倍數上升了1 。 08倍,上升幅度接近40%。

4. 運營能力及資產管理能力分析

在前麵的不同形態比較分析中,已經得知超市類上市公司是商業行業中營運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相對最好的,而且從上表可以看出,2003年超市類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相比2002年有一定的上升,但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麵,華聯超市由於較多地采用商業票據形式,盡管由於網點增加造成應收賬款有較大增加,應收賬款周轉率有所下降,但對整個超市類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影響不大。

5. 盈利能力分析

上表顯示,2003年毛利率同比2002年有所下降,但由於受其他業務利潤的影響,營業利潤率在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仍有巨大提高,增加了1個多百分點,另外,2003年利潤總額也大幅提高,增加了35%,在此條件下權益利潤率也同時上升。以上表明,超市類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較2002年有穩步提高,而且利潤總量也獲得很大增加,隨著超市業態的逐漸完善以及公司整體規模的不斷擴大,超市業利潤創造能力在以後年度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