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監生姓王,得到縣官職務走馬上任。到任後,有個讀書人恭敬地送上《孟子》

一書,縣官看到《梁惠王·牽牛》一章時,忽然問:“書中的王見之是何人?”讀書人回答說:“是王誦之的哥哥。”縣官又問:“書中的王曰是何人?”讀書人回答說:“王曰是老先生的弟弟。”縣官說:“妙得很,實在令人歡喜,我王姓一家,都在書上。”

自不識

【原文】

有監生穿大衣,帶圓帽,於著衣鏡中自照,得意甚,指謂妻曰:“你看鏡中是何人?”妻曰:“臭烏龜,虧你做了監生,連自(字同)都不識。”

【譯文】

有個監生穿大衣,帶圓帽,在著衣鏡中照看自己,極為得意,指其鏡子對妻子說:“你看鏡中是何人?”妻子說:“臭烏龜,虧你做了監生,連自(字)都不認識。”

監生拜父

【原文】

一人援例入監,吩咐家人備帖拜老相公。仆曰:“父子如何用帖,恐被人談論。”生曰:“不然,今日進身之始,他客俱拜,焉有親父不拜之理。”仆問:“用何稱呼?”生沉吟曰:

“寫個‘眷侍教生’罷。”父見,怒責之,生曰:“稱呼斟酌切當,你自不解。父子一本至親,故下一眷字;侍者,父坐子立也;教者,從幼延師教訓;生者,父母生我也。”父怒轉盛,責其不通。生謂仆曰:“想是嫌我太妄了,你去另換個晚生帖兒來罷。”【譯文】

有個人當了監生後,吩咐仆人準備帖子拜老父親。仆人說:“父子怎能用帖呢,恐被別人談論。”監生說:“你說的不對,我剛剛當官,其他客都拜,哪有親父不拜之理?”

仆人問:“用什麼稱呼呢?”監生沉思道:“寫個‘眷侍教生’吧。”監生的父親看到帖子,十分惱怒。監生對父親說:“稱呼斟酌貼切適當,你自己沒領會。父子本是至親,故下一‘眷’字:‘侍’字,是父坐子立之意;‘教’字,是從小請師教訓之意;‘生’字是父母生我之意。”父親聽了監生的辯白,更加惱羞成怒,指責其不通。監生對仆人說:“想必是父親嫌我太傲慢了,你去換個晚生貼兒來罷!”

半字不值

【原文】

一監生妻謂其孤陋寡聞,使勸讀書。問:“讀書有甚好處?”妻曰:“一字值千金,如何無益?

”生答曰:“難道我此身半個字也不值?”

【譯文】

有個監生的妻子認為丈夫孤陋寡聞,便勉強他讀書。監生問:“讀書有什麼好處?”妻子說:“一字值千金,難道無益?”監生回答說:“難道我半個字也不值?”

借藥攆

【原文】

一監生臨終,謂妻曰:“我一生掙得這副衣冠,死後必為我殯殮。”妻諾,既死穿衣套靴訖,惟圓帽左右欹側難帶。妻哭曰:“我的天,一頂帽子也無福帶。”生複還魂張目謂妻曰:“必要帶的。”妻曰:“非不欲帶,恨枕不穩耳。”生曰:“對門某醫生家藥攆槽,借來好做枕。”

【譯文】

有個監生臨死的時候,對妻子說:“我一生掙得這副衣帽,死後一定為我穿戴好再入葬。”妻子答應後監生就死了。妻子為他穿衣套靴已經完畢,隻有圓帽左戴右戴都不安穩。妻子痛哭:“我的天,一頂帽子也沒有福戴。”監生還魂瞪大眼睛對妻子說:“一定要戴的。”妻子回答說:“不是不想戴,恨其枕不安穩。”監生說:“借來對門醫生家的藥碾槽,做枕頭最好。”

齋戒庫

【原文】

一監生姓齊,家資甚富,但不識字。一日府尊出票,取雞二隻,兔一隻。皂亦不識字,央齊監生看。生曰:“討雞二隻,免一隻。”皂隻買一雞回話。太守怒曰:“票上取雞二隻,兔一隻,為何隻繳一雞?”皂以監生事稟。太守遂拘監生來問,時太守適有公幹,暫將監生收入齋戒庫內候究。生入庫,見碑上齋戒二字,認做他父親齊成姓名,張目驚詫嗚咽不止。人問何故,答曰:“先人靈座,何人設建在此,睹物傷情,焉得不哭。”

【譯文】

有個監生姓齊,家資甚富,但不識字。一天知府大人開列單子,要雞二隻,兔一隻。差役不識字,便懇求姓齊的監生看。監生念道:“討雞二隻,免一隻。”

差役隻買一隻雞回來,太守生氣說:“叫你買二隻雞,一隻兔,為什麼隻買一雞?”差役以監生念的話稟報。太守於是拘拿監生到堂責問。正巧太守遇有公事要做,便臨時將監生收入齋戒庫內等侯查究。監生進入庫內,見碑上“齋戒”二字。誤認成他父親“齊成”姓名,驚詫得瞪大眼睛嗚咽不停,別人問他為什麼哭,監生回答說:“先人靈座,不知誰將其建立在此,睹物傷情,怎能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