廝打

【原文】

教官子與縣丞子廝打,教官子屢負,歸而哭告其母。母曰:“彼家終日吃肉,故恁般強健會打,你家終日吃腐,力氣衰微,如何敵得他過。”教官曰:“這般我兒不要忙,等祭過了丁,再與他報複便了。”

【譯文】

教書先生的兒子與縣官的兒子打架,教書先生的兒子總是吃虧,回家後向母親哭訴。母親說:“人家整天吃肉,自然身強力壯,咱們家整天吃豆腐,當然體瘦力弱,怎麼能打得過他呢?”教書先生說:“這樣,我兒不要著急,等祭過了孔子(可以得到供品),再找他報仇就是了。”

鑽刺

【原文】

鼠與黃蜂拜為兄弟,邀一秀才做盟證,秀才不得已往,列為第三人。一友問曰:“兄何居乎鼠輩之下?”答曰:“他兩個一會鑽,一會刺,我隻得讓他些罷了。”

【譯文】

鼠和黃蜂結拜為兄弟,邀請一個秀才去做證,秀才不得已去了,隻被排在第三位。

朋友問他:“老兄為何甘心居於鼠輩之下?”秀才回答說:“他們兩個一個會鑽,一個會刺,我隻得讓著他們些了。”

證孔子

【原文】

兩道學先生議論不合,各自詫真道學而互詆為假,久之不決,乃請正於孔子。孔子下階,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皆真正道學,丘素所欽仰,豈有偽哉。”兩人各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諛之甚也?”孔子曰:“此輩人哄得他動身就夠,惹他怎麼!”

【譯文】

有兩個道學先生觀點不同,都說自己是真道學,別人是假道學,爭論不休,於是請孔子給判斷一下。孔子走下台階,鞠躬致敬說道:“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都是真正道學,我一直都很欽佩景仰,哪會有假呢?”兩人歡歡喜喜地回去了。孔子的學生對孔子說:“你奉承他們為何那樣厲害呢?”孔子回答說:“這種人哄得走就行了,惹他幹什麼!”

三上

【原文】

一儒生。每作惡文字謁先輩。一先輩評其文曰:“昔歐陽公作文,自言多從三上得來,子文絕似歐陽第三上得者。”儒生極喜。友見曰:“某公嘲爾。”儒生曰:“比我歐陽,何得雲嘲?”答曰:“歐陽公三上,謂枕上、馬上、廁上;第三上,指廁也。”儒生方悟。

【譯文】

有一個秀才,每次作完文章都拜請前輩指教。一位前輩評價他的文章說:“古有歐陽公作文,自己說大多是從三上得來,你的文章特別像歐陽公第三上得到的那樣。”秀才特別高興。他的朋友聽見了,對他說:“那人是在嘲笑你。”秀才問:

“把我比作歐陽,怎麼能說是嘲笑我呢?”朋友回答說:“歐陽先生的三上,說的是:枕上、馬上、廁上;第三上,指廁所呀。”秀才這時才明白人家是在譏笑他。

平上去入

【原文】

某日,有友人之子結婚。曉嵐攜了禮物一樣去吃喜酒。俟來客坐定,曉嵐緩緩取出禮物,是一部《詩韻大全》的書。有客人某覓了,對曉嵐曰:“以書本作為賀禮,倒是少見,可否聽聽你送這樣禮物的用意?”曉嵐說道:“詩韻之書,所談不外是‘平、上、去、入’,結婚之事,也不外是:‘平、上、去、入’,我送這樣禮物,祝他們早生貴子,誰說不宜?”座上賓客一聽,無不捧腹。

【譯文】

有一天,一個朋友的兒子結婚,紀曉嵐帶了一樣禮物去吃喜酒。等到客人都到齊了,紀曉嵐才慢慢地拿出禮物,是一部《詩韻大全》的書,有個客人看見了,就對紀曉嵐說:“用書作賀禮,倒是很少見,能不能聽聽您送這件禮物的用意?”紀曉嵐說:“詩韻之書,所談不外乎是‘平、上、去、入’,結婚的事,也不外乎是‘平、上、去、入’,我送這樣的禮物,是祝他們早生貴子,誰說不適合?”在座的客人聽了以後,沒有不捧腹大笑的。

與人家吃

【原文】

某甲將投也,閻王問他:“願與人家吃,還是願吃人家的?”

彼思自己的東西,如何舍得與人吃,乃謂願吃人家的。及投生,已父為傭,幫於人,已而己亦傭於人,終年辛苦非凡,乃悟及閻王語,原來吃人家的,就是幫傭,來世他若再問起我來,我一定連連曰:“與人家吃,與人家吃。”

【譯文】

有個人要投胎人世,閻王問他:“願意給人家吃,還是願吃人家的?”他想:自己的東西,怎麼舍得給別人吃?於是就說願意吃人家的。等到投生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傭人,自己長大了便子繼父業,也成了傭人,一生非常辛苦。這時,他才明白閻王的話,原來吃人家的就是當傭人。於是他想:來世如果閻王再問起來,我一定連連說:“給人家吃,給人家吃。”

作詩自娛

【原文】

許義方之妻劉氏,以端潔自許。義方嚐出,經年始歸,語其妻曰:“獨處無聊,得無與鄰裏親戚往來乎?”劉曰:“自君之出,惟閉門自守,足未嚐履閾。”義方谘歎不已。

又問:“何以自娛?”答:“惟時作小詩以適情耳。”義方欣然命取詩觀之,開卷第一篇題雲:“月夜招鄰僧閑話。”

【譯文】

許義方的妻子劉氏,自命行為端正。義方曾經外出一年,第二年才回來,對他妻子說:“你自己單獨生活沒有意思,沒和鄰裏親戚往來嗎?”劉氏說:“自從夫君外出,我一直閉門自守,腳都沒出過大門。”義方感歎不已,又問:“那你自己怎樣娛樂呢?”劉氏回答:“隻是有時作作小詩,用來排解孤獨和寂寞罷了。”義方非常高興,讓她把寫的詩拿來看看。他打開詩卷,第一篇寫道:“月夜招鄰僧閑話。”

盜牛

【原文】

有盜牛被枷山者,親友問曰:“汝犯何罪至此?”盜牛者曰:“偶在街上走過,見地下有條草繩,以為沒用,誤拾而歸,故連此禍。”遇者曰:“誤拾草繩,有何罪犯?”盜牛者曰:

“因繩上還有一物。”人問何物,對曰:“是一隻小小耕牛。”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