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破句
【原文】
庸師慣讀破句,又念白字。一日訓徒,教《大學序》,念雲:“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主人知覺,怒而逐之。複被一蔭官延請入幕,官不識律令,每事詢之館師:
一日,巡捕拿一盜鍾者至,官問:“何以治之?”師曰:“夫子之道忠(音同盜鍾),怒而巳矣。”官遂釋放。又一日,獲一盜席者至,官又問,師曰:“朝聞道夕(音同盜席),死可以。”官即將盜席者立斃杖下。適冥王私行,察訪得實,即命鬼判拿來,痛罵曰:
“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你騙人館穀,誤人子弟,其罪不小,謫往輪回去變豬狗。”師再三哀告曰:“作豬狗固不敢辭,但豬要判生南方,狗乞做一母狗。”王問何故,答曰:“《曲禮》雲:臨財母苟(音同狗)得,臨難母苟(音同狗)免。”
【譯文】
有個不高明的教書先生常常斷錯句子,還經常念白字。有一天他教訓徒弟,講授《大學·序》,他念道:“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學之。”
主人聽出了錯誤,非常生氣,把他趕了出去。後來這個教書先生又被一個官員請去做幕僚,這個官員不懂律法,每件事情都要問這位先生。一天,巡撫抓到一個偷鍾的人,官員就問:“如何處置他?”這位先生說:
“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應該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官員於是釋放了盜鍾的人。又有一天,抓到了—個偷席子的人,官員又問那先生處置的方法,他就說:“朝聞道夕,死可以(應該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官員立即將盜席的人打死了。正趕上冥王私訪,知道了事情的實情,就命小鬼把教書先生抓來痛罵道:“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你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罪過不小,罰你轉世去變豬狗。”教書先生再三哀求道:“做豬狗不敢推辭,隻要求豬要判生南方,做狗乞求做一母狗。”冥王問為什麼,他回答說:“《曲禮》雲:
‘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應是‘臨財毋苟得,臨難母苟免。’)’。”
兩企慕
【原文】
山東人慕南方大橋,不辭遠道來看。中途遇一蘇州人,亦聞山東蘿卜最大,前往觀之。兩人各訴企慕之意,蘇人曰:
“既如此,弟隻消備述與兄聽,何必遠道跋涉?”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從橋上失足墮河,至今年六月初三,還未曾到水,你說高也不高?”山東人曰:“多承指教。足下要看敝處蘿卜,也不消去得,明年此時,自然長過你們蘇州來了。”
【譯文】
有個山東人羨慕南方大橋,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地到蘇州去看,途中遇到一個蘇州人,這個蘇州人也因為聽說山東的蘿卜最大,所以正前往山東去看。兩人各自述說了羨慕之意。蘇州人說:
“既然如此,我就把南方大橋詳細的講述給你聽,何必要長途跋涉。”於是就介紹道:“去年六月初三有人從橋上掉了下去,到今年六月初三還沒落入水中,你想這橋高不高?”山東人說:“承蒙指教,山東的蘿卜你也不需要去看了,明年的這個時候,自然會長到你們那邊去了。”
未冠
【原文】
童生有老而未冠者,試官問之,以“孤寒無網”對。官曰:“隻你嘴上胡須剃下來,亦勾結網矣。”對曰:“童生也想要如此,隻是新冠是樁喜事,不好戴得白網巾。”
【譯文】
有個童生年紀已很大了,但沒戴帽子,考官問他為什麼不戴帽子,老童生回答說:“因為孤寒無網。”考官說:“將你嘴上的胡須剃下來,就夠結網了。”童聲回答說:“我也想要這樣,隻是戴新帽子是樁喜事,不好戴一頂白網巾。”
見皇帝
【原文】
一人從京師回,自誇曾見皇帝。或問:“皇帝門景如何?”答曰:“四柱牌坊,金書‘皇帝世家’。大門內匾,金書‘天下第’。兩邊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又問:
“皇帝如何裝束?”曰:“頭帶玉紗帽,身穿金海青。”問者曰;“明明是說謊,穿了金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其人曰:
“呸!你真是個冒失鬼,皇帝肯與那個作揖的。”
【譯文】
有個人從京城回來,自我吹噓說曾經見到了皇帝。有人問:“皇帝住所前是什麼樣?”那人回答說:“四柱牌坊,上寫金字‘皇帝世家’。大門內匾,金書‘天子第’。兩邊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問話的人又說:“皇帝穿些什麼?”那人回答說:
“頭帶玉紗帽,身穿金海青(長袍)。”問話的人說:“你顯然是說謊,穿了金子做的長袍,怎麼拜揖?”那人回答說:“你真是個糊塗蟲,皇帝肯和誰作揖。”
借稱呼
【原文】
一家父子僮仆,專說大話,每每以朝廷名色稱呼。一日友人來望,其父出外,遇其長子,曰:“父王駕出了。”問及令堂,次子又雲:“娘娘在後花園飲宴。”友見說話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誰說的?”
仆在後雲:“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其友愈惱,扭仆便打。
其父忙勸曰:“卿家弗惱,看寡人麵上。”
【譯文】
有戶人家父子與僮仆專說大話,事事都用朝廷用語相稱呼。一天朋友到家,正巧主人外出,遇到長子,長子說:“父王駕出了。”客人問到家母,次子又說:“娘娘在後花園飲宴。”朋友見他們說話超越身份,含怒離開。路上遇到主人,朋友敘述其子所說的話,主人問道:“是誰說的?”仆人在後邊接話道:“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朋友一聽更加惱怒,扭住仆人便打。主人急忙勸道:“卿家勿惱,看在寡人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