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啼笑部

求水洗指

有個人設宴請客,少發了一雙筷。上菜後,客人們紛紛舉筷夾菜吃。獨有那無筷的人隻能袖手旁觀。後來,他慢慢轉向主人道:“請給我一碗清水。”主人驚異地問:“你要它幹啥?”“洗幹淨了手指頭好拿菜吃。”

白日偷牆

京城有個富翁,想買磚砌牆。某人上門說:“王府門外的牆壁,想拆掉重建,您何不買他的舊磚呢?”富翁說:“王爺不會賣磚的。”此人說:“我在王爺手下當差很久了,不會說謊的。請您派人與我同去王府,等王爺出門,我去請求,看到王爺點頭同意,你再去拆也不遲。”富翁就派家仆帶著丈量工具,和此人同去。

按照舊例,買舊磚的,用工具丈量牆壁長寬,可以折半計算。

剛巧王爺上朝回家,此人就攔住王爺馬頭,跪下喃喃低聲講滿州話,王爺果然點了點頭,用手指著壁說:“讓他量。”丈量後,核價一百兩銀子,家仆回稟,富翁隨即給此人五十兩銀子,再選擇黃道吉日,派家仆帶人去拆牆。

王府的看門人抓住他們查問,富翁的仆人說:“王爺有命令的。”王爺聞報後大笑道:“那天,路上攔我馬頭說話的人,自稱他主人要建築門外照壁,喜歡我這式樣,請求讓他丈量一下,以按樣建造。我同意他去丈量。可我並沒說要出賣呀!”富翁才知上當。

拿毛驢做榜樣

阿凡提在京城裏對人們說:“鄉親們,我的毛驢比宰相還聰明。”

這句話傳到了宰相的耳朵裏。宰相馬上派兵捉住阿凡提,向皇帝控告他侮辱大臣,要求重重地治他的罪。

皇帝怒氣衝衝地問阿凡提道:

“你竟敢說我的宰相不及你的毛驢聰明,你有事實根據嗎?沒有的話,我要殺你的頭!”

“當然有事實。”阿凡提說:

“有一回,我騎著毛驢過一座小橋,毛驢的一條腿陷進橋板上的一個窟窿裏去了。毛驢摔了一跤,好容易才把蹄子拔出來。不久,我又騎著它經過那座小橋。

您瞧怎麼樣?我的毛驢小心地繞過了那小窟窿,腿沒有再陷下去。

您的宰相偷盜國庫裏的錢財不止一次了,老百姓檢舉他也不止一次了,可直到現在,他還在向國庫伸手。陛下,我的毛驢難道不是比宰相還聰明嗎?”

一字笑話

金陵人陳全,出外遊玩時誤進宮廷禁地,被太監逮捕,將要遊街示眾。他便跪著哀求道:“小人是陳全,請公公饒恕。”那太監平素聽到陳全的名氣,就說:“聽說你會說笑話,如果你能說一個字的笑話,就放你。”陳全應聲說:“屁。”太監問:“什麼意思?”回答道:“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雙關義:放人和放屁)。”太監大笑,就釋放了他。

都是真話

皇帝為了表示關心人民的疾苦,去訪問阿凡提的家。

“先領我去看看你的土地吧!”皇帝說。

“土地都在保甲手裏哩!”阿凡提說。

“你收的糧食呢?”

“都送到皇宮去了哩。”

“你的屋子怎麼沒房頂呢?”

“給巴依拆了哩。”

“你屋裏怎麼沒家具呢?”

“被喀孜搬光了哩。”

“你的兒子呢?”

“讓伯克逼死了哩。”

“那麼,你的妻子呢?”

“怕陛下看上她,藏起來了哩。”

“你,你怎麼敢跟我盡說些謊話!”皇帝大吼道。

“不,不,都是真話!”阿凡提說:“要是謊話,你可不會發這麼大的脾氣哩!”

話中有話

宋太祖曾當麵許諾要封張融為司徒長史,但文件一直未發出。一天,張融騎一匹瘦馬,宋太祖見了,問:“你的馬為何這樣瘦,每日喂粟多少?”張融答:“一石。”皇帝又問:“喂這麼多為何還如此瘦?”張融說:“臣許諾給一石,但並沒有給。”宋太祖知道張融話中有話,第二天就發文任命他為司徒長史。

年老少卿

後魏時孫紹做太府少卿。一次,高帝見到後就問孫紹說:“你的年紀這麼老啊?”孫紹答說:“為臣雖已年老,但我的卿職前還保留著少字,怎麼能算老呢?”高帝聽後就把孫紹提遷為正卿。

同名對子

江右地方的督學叫李空洞,有個學生與他同名。按花名冊點名時,他便說:“你怎麼能跟我同名?”於是就出個對子考他:“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那學生應聲對道:“魏無忌,長孫無忌,人無忌,我亦無忌(雙關義,即無所忌諱)。”以古代名人之名相對,對得工巧奇妙。

割肉送妻

皇帝下詔賜大臣肉塊,管理官員很晚還沒來分,東方朔就拔出劍來割肉,對同僚說:“大伏天要早些回去。”就捧了肉返家。第二天,有人揭發,皇帝就召東方朔查問,東方朔脫下帽子跪下謝罪,皇上說:“先生站起來責備自己吧。”東方朔再次跪拜道:“東方朔啊東方朔,接受賞賜迫不及待,何等無禮啊!拔劍割肉,何等英勇啊!割肉不多,何等廉潔啊!回家送給妻子,阿等仁慈啊!”皇帝大笑道:“我叫先生責備自己,你反而讚譽自己了!”說著,又賞賜給東方朔一石酒,一百斤肉,讓他回家送給妻子。

三天到天

一群人聚在一起閑談,爭論天的遠近。

旁邊一個農民說:“天離開地,隻有三四百裏光景。由下往上走,慢點四天可到,快點三天可到,六七天一個來回綽綽有餘,你們為啥爭辯不決呢?”

客人們聽呆了,便問:“你的說法有根據嗎?”

農民答道:“當然有!難道你們不知道這一帶有個送灶神上天的風俗習慣?臘月二十三日送走,臘月三十日迎回,不過七天罷了。以一一天走一百裏計算,二一添作五,不就是三四百裏呀?”

眾人笑道:“講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