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的時候,看看它就和看到你一樣,心也就安了。”
“謝謝你的好意,我的朋友!”阿凡提說,“我也和你一樣,長久見不著就要想念你。金戒指還是讓我戴著吧。我看見了它,想起您跟我要過它,我卻沒給你,也和見著了你一樣,不會再想你了。”
陳舊被告
從前,有個姓陳的窮人在荒山栽了一片果樹。沒幾年,樹木茂盛,果實滿枝。一個財主看中了這片果林,便想把它奪過來。
這個財主到縣衙門去告了姓陳的窮人一狀,並用十兩銀子賄賂了縣太爺。
縣太爺派人傳訊姓陳的到衙門對案。姓陳的聽了差人的傳訊,覺得自己肯定要吃虧,心裏很著急。當他走到衙門口,官差盤問他姓名時,他忽然心生一計,告訴官差自己姓陳名舊。
官差通報後,開始審案。縣太爺喊了財主姓名之後,接著喊:“傳陳舊上堂!”財主一聽是“臣舅”,以為窮人是縣官的舅舅,竟嚇得提心吊膽地溜走了。
圓滑的秀才
從前,河北唐縣一個山村裏有個馮秀才。因為處事圓滑,得了不少實惠。
一年冬天,王村的王財主家的羊吃了南村李財主家的麥苗。
李財主帶上十兩銀子來求馮秀才寫張告王財主的狀子。
馮秀才收下銀子,揮筆寫道:
“……羊吃麥苗,連吃帶刨,已誤揚花結籽,落得根斷無苗……”
李財主憑著狀子寫得好擼贏了官司。
王財主輸了官司紅了眼,帶了二十兩銀子,請馮秀才寫了答辯狀。馮秀才如數收下銀子,揮筆寫道:“……數九寒天,地凍如磚,別說是羊吃刨;就是鎬刨也屬枉然。”王財主憑著答辯狀寫得占理,官司轉輸為贏。
商人考兒
從前有位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一年除夕,商人回家與家人團聚,想考考三個兒子的學問與才智,便叫老伴托出一盤瓜子,然後要每個兒子賦詩文一句,要求句中有人、有事、有數,並按句中數字賞給瓜子。
長子吟道:“甘羅十二為丞相。”父親點點頭,賞給十二粒瓜子。
次子說:“太公八十遇文王。”得了八十粒瓜子。
幼兒天資聰慧,多讀古書,眼睛一眨,起身將全盤瓜子捧入懷中,高聲吟道:“曹操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
父親高興地說:“好!一個比一個強!”
二十個菜
從前,有個官老爺到鄉下巡遊,來到一個小山村。這村上隻住著幾戶窮苦人家,官老爺卻傳令要村上人馬上炒二十個菜,為他接風洗塵。
大夥一聽,都感到很為難。有個農婦卻一口應承去辦。
不多久,這個農婦把菜炒好了,並親自給官老爺端了上去。
官老爺一看,桌上隻有四小盤菜:兩盤炒韭菜,一盤炒蘿卜,一盤炒黃瓜。不禁大怒道:“大膽農婦!本官命你們炒二十個菜,為何隻給端來四盤?”
農婦不慌不忙地走到桌前,指著桌上的菜說:“老爺你看,二九(韭)十八,一盤蘿卜一盤瓜,加起來不正好是二十個菜?”官爺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錘不破
殺豬的和賣蛋的擼賭。
殺豬的說:“用鐵錘錘蛋錘不破。”
賣蛋的說:“錘得破。”
殺豬的說:“錘不破。”
賣蛋的不服氣,拿來一個雞蛋,用錘使勁擼下去,雞蛋碎了。說:“這不是破了嗎?”
殺豬的說:“蛋是破了,可我說的是錘不破啊!”
乾隆遊金山
在封建時代,大概沒有比周旋在帝王身邊更使人提心吊膽的了。
傳說乾隆皇帝到鎮江金山遊覽,方丈派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和尚做向導。他陪同乾隆上山時,說了一句:“萬歲爺步步高升。”下山時,乾隆問:“你看我下山怎樣?”小和尚答道:“萬歲爺後步更比前步高!”小和尚的智巧答話,避過了萬一說話不當,隨時可能大禍臨頭的危險。
讓他說出來
一窮人先將馬拴在樹下,不多久,一個財主又將馬拴在這裏。窮人趕緊阻攔說:“你的馬不要和我的馬拴在一起,因為我的馬很凶,恐怕會傷害你的馬。”
財主不理睬他。兩人離去。過了一會兒,兩馬相鬥,財主的馬竟被窮人的馬踢死了。
財主大怒,拉了窮人到縣官麵前說:“我的馬被他的馬踢死了,他得賠償!”
縣官問窮人:“是不是你的馬踢死了他的馬?”
窮人不答。縣官連問許多次,窮人始終不吭氣。縣官對財主說:“這人是啞巴,怎麼答辯呢?”
財主說:“他不是啞巴,和我說過話的。”
縣官問:“他說過什麼話?”
財主說:“他說,‘你的馬不要和我的馬拴在一起,因為我的馬很凶,恐怕會傷害你的馬’。”
縣官說:“原來是這樣,人家早警告你了,這不怪人家,是你自己的錯。”
財主無話可說。
雞籠背走了
永昌有個客棧,專門低價收購小偷的贓物,從中牟利。
有一天,畢矮在此店聽見店老板對一個背了一籠雞的人說:
“又不是你養的,溪西轉了一圈得到這些錢也夠了!”那人隻得把一籠雞放在堂前八仙桌底下,收下錢走了。
畢矮斷定這籠雞是那人從溪西偷來的,就想法把雞歸還原主。吃過晚飯,畢矮付了宿夜錢。老板問他叫什麼名字,畢矮說:“我叫姬龍貝。”
第二天天剛亮,畢矮見老板正在廚房裏燒茶,就背起堂前八仙桌下的那籠雞走了。老板的十幾歲的兒子大喊起來:“爹,客人走了,雞籠背走了,雞籠背走了。”老板在廚房聽見喊聲,想:反正姬龍貝已付過宿夜錢了,就沒理會。畢矮把雞背到溪西,找到了雞的主人。
宮廷裏的傻瓜
有一天,阿凡提被召進王宮,國王給他出個難題,讓他列出宮廷裏的傻瓜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