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在市場上賣治腳繭藥的人,為招徠生意,竟在門上掛了個橫匾,叫做“供禦”(供皇帝使用)。人們都譏笑他故弄玄虛。後來,這事傳到皇上耳裏,就把他召去要加罪於他,但不久又寬恕了他的愚蠢。待他出獄,立即又在門上加了四字:“曾經宣喚”。

吊喪胡須

羅汝鵬麵上胡須很多,可剛到壯年,白胡須就有了大半。

一天,他去別人家吊喪,主持喪禮的人見了,驚訝地問:

“您年紀並不老,為什麼有這麼多白胡須?”

汝鵬答道:“這是吊喪的胡須嘛。”

客人們哄然大笑。

僧的月經

某僧人外出得病,熱心者留宿於書房中,並請來醫生。這醫生一看室內布置精雅,直以為是女子閨房。和尚無力地睡在床上,醫生在床前坐定,隔帳把脈。

不一會兒,醫生診斷說:“這病屬月經不調,是胎前的常見症,無關大事,藥到保病除。”

和尚忙坐起,揭開帳子,對著醫生發起笑來。醫生簡直無法下台。

門縫取酒

半夜裏,有人到酒店買酒,連連敲門不見開,隻聽得店主說:

“把錢從門縫裏塞進來。”

顧客說:“那酒怎麼拿出來?”

店裏夥計說:“也從門縫裏遞出來。”

顧客大笑,夥計說:“不要取笑,我這酒兒也是薄薄的嘛。”

吝嗇大師

一個吝嗇的人,想使自己變得更吝嗇,便拜一位被稱為“吝嗇大師”的人為師傅。求見時,他帶去兩件禮物:一條紙剪的魚;一瓶淡水,算是酒。

可是老師不在家,師母出來接見。她知道那人是學本領的,便叫婢女遞上一隻空杯,說:“請用茶。”又用兩手合了一個圓圈模樣,說:“請吃餅。”

教師回來了,聽了妻子款待學生的經過,急得頓了頓腳,說:“你太破費了!”又用手合了半個小圓圈,說:“半個餅就足夠了!”

老爹官小

有個鄉官職位卑下。一次在船艙裏碰到一個妓女下船,急忙問道:“你怎麼稱‘小娘’,年紀都這麼大了?”

妓女回答:“這有啥奇怪?您既然稱老爹,為啥官兒做得這麼小?”

船艙裏的客人們都鼓掌大笑,妓女卻不動聲色。

隻管剝皮

隋朝的張榮跟朋友一起聚會,講定各自嘲說。

有一人先嘲道:“嘲,抽你皮作馬鞭梢。”

張榮即續嘲:“嘲,剝你皮作被袋。”

旁人問張榮:“所嘲為何不同韻?”

張榮說:“隻管剝皮多少,哪還管它同韻不同韻!”

居心不淨

司馬太傅跟謝景重夜坐院中。

天月明淨,無半朵雲翳。太傅認為此景極佳,謝景重說:“我看還不如有微雲點綴。”

太傅就戲弄景重說:“我看你居心不淨,就試圖雲蓋明月,以遮你身上的汙穢之物啊!”

逼飲狂泉

從前,某國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國內的人喝了這泉水,沒有不發狂的。隻有國君不食用井水,不患狂病。全國的人已經都狂了,反而認為國君的不狂是真狂。於是合夥捉住國君要治療他的狂病。他們對國君又用火燒,又拿銀針紮,又熬藥汁灌,什麼辦法都施出來。國君受不了折磨,也隻好喝下“狂泉”,也開始發狂。國家群臣大小,個個都顛狂成一個樣子,大家才歡心樂意。

隻識牛馬

一女婿蠢笨無知,妻子每次總事先把話教會他之後再放他去嶽父家。

一次,妻子又反複教他:“我家世傳二古畫,芳草渡頭韓幹馬,綠楊堤畔戴鬆牛。”

到丈人家後,呆婿偶爾見畫,就照字所搬,稱頌此畫。

丈人暗想:這女婿倒是識畫裏手。

後來,妻家欲買“十八學士畫”,丈人急忙喊來女婿辨識,呆婿一見畫卷,就歎說:“好古畫!芳草渡頭韓幹馬,綠楊堤畔戴鬆牛。”

同觀者大笑,嶽父麵子丟盡,罵道:“你隻識牛識馬,何曾識人!”

烏音人來

陳白沙善畫梅,有人好占便宜,拿了宣紙登門求畫,日添月換。一傳十,十傳百,求畫者竟不絕於門,又不給絲毫報酬。陳白沙弄得很光火,就在門前柱上題字道:“烏音人又來!”求畫的人看到題字,不解其意,就問陳白沙,白沙說:“你難道沒聽過烏鴉的叫聲嗎?‘白畫!白畫!’”求畫的人大笑。

誤而不誤

明穆宗時,紹興岑郡侯(一郡中第在等官)的夫人懷孕將分娩。一日,岑郡侯外出,有個行人避不及,衝撞了岑郡侯,被綁縛至府內。

岑郡侯問:“你是幹什麼的?”

答:“算命的。”

岑郡侯興致頓來,問:“我夫人有娠,是弄璋呢?還是弄瓦?”

(弄璋弄瓦意為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卜者不懂弄璋弄瓦是什麼意思,便含糊地答道:“璋也弄,瓦也弄。”岑郡侯大怒,痛斥卜者無能。

不幾天,夫人正巧生下一男一女,卜者從此名聲大振,被譽為“神算”。

轉讓大腿

義興儲家中貧困,冬月無褲防寒,便信口念一詩雲:“西風吹雨聲索索,這雙大腿沒下落,朝來出榜在街頭,借與有褲人家著。”

不會殘客

張纘與何敬容同在吏部,但誌趣不一。何敬容娶梁武帝長女,為駙馬,有權勢,賓客都喜討好巴結人,到他身邊去的人很多,而到張纘身邊去的人寥寥無幾。爾後,張纘便不再會客,每有客至,總以“我不會何敬容所存殘客”為由而拒紿會見。

金佛出土

有個叫白鐵餘的,專靠騙人混日。

一次,他在村外一棵老鬆樹的腳下,埋了一個小銅佛,一年多後,埋佛處雜草叢生。他便神秘地跟鄉人說:“昨晚我從城裏回來,路過村東的昌瑞山,見山腳下有片地方爍爍放光,可能是佛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