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對侯白說:“我為你出一謎語,你猜猜,不許遲慢,否則要罰酒。”楊素說:“頭發長一分,眉毛長一寸,還沒到正午,已經吃兩頓。”侯白應聲而答:“這是道人。”楊素說:“你也出一謎語,也不許遲緩。”侯白接著說:

“頭發長一分,眉毛長一寸,未到正晌午,已經吃兩頓。”楊素說:“你為什麼學我的樣子,也出道人謎語呢?”侯白說:“這是你那道人的師傅阿曆!”楊素大笑。

妻兒官職

李鎮惡是宰相李嶠的父親。他被任命為梓州郪縣縣令時,給友人寫信說:“我這個官論州帶‘子’的音(“梓”諧“子”),論縣帶著‘妻’的名,就是不屬於老夫我自己,全是老婆兒子的官職。”

堆墨書

陳文惠愛寫漢隸,字的筆畫又肥又大,墨色又重。他自成一體,當時的稱他的字是“堆墨書”。這種字更適宜於用作題寫匾額、招牌等。他鎮守鄭州的時候,在帥府的宴會上,有位伶人開玩笑地用一張大紙,上麵用墨重重地塗滿了,當中再用粉筆點上四點。別人問他,這是什麼字?他回答:“堆墨書‘田’字。”文惠看了大笑。

天性

吳地沈珩的弟弟沈峻,字叔山,很有名望,但生性節儉吝嗇。

張溫出使蜀國時,來向他告別。

他進入內室,很久才出來,對張溫說:“我剛才想挑選一塊布料送給你,但選來選去,就是找不到一塊粗糙一些的。所以……”張溫很喜歡他那種不隱晦自己內心醜陋的性格,也不介意。又有一次,在太湖岸上,他讓隨從回家去拿些鹽水來吃。隨從拿來了,他又嫌隨從拿多了,讓隨從再送回去些。送走了,他又自感慚愧,說:“這是我的天性,沒法子!”

變成酒鬼

隋朝的中書侍郎薛道衡,用甜酒攪拌麥粥一起吃。他還滑稽地引用《論語》上的話說:“甜酒的作用,以與麥粥攪拌在一起為最美味,古聖先賢給我們傳下來的食文化中,這是精華部分。”(《論語》中的原意則是:“禮教的實踐,以從容不迫為最好,先王治世為人之道中,這是精華。”)盧也滑稽引用《論語》中的話來回答他:“你隻知道摻甜酒,如果不加節製,那也是不行的,照樣會變成酒鬼。”(《論語》原意是:“如果單純地為了從容不迫而從容不迫,不用禮教節製,也是不行的。”)

與和尚一樣

五代時,王建尚未建立蜀國稱帝之前,西域的和尚曾來到四川。四川人敬重西域和尚就像見了如來佛一樣,讓他住在大慈三學院。王建當時作為蜀王,也一再去拜見西域和尚,與和尚一起坐在廳堂之中。全成都的婦女都可以到院中來瞻仰,不予禁止。婦女們列隊向和尚禮拜。

優人王舍城諷刺說:“諸位女弟子如此辛苦地來參拜和尚,願佛祖保佑,讓你們下一輩子的長相模樣,一切都和和尚一模一樣。”王建聽了大笑。

舊袍子

有位劉先生,河北人,六十多歲,住在衡山紫蓋峰下。

偶或到衡山縣城來,向人討乞,要到錢,就去買點油鹽帶回,用完了再出來。他每天挎一個竹籃,籃裏放著大筆小筆,棕刷子、麻拂塵幾樣東西,給各個寺廟裏的神像打掃灰塵。佛像上的鼻子、耳朵、眼睛裏有塵土,他就用筆撚出來。他經常如此,周圍百裏的人,都熟悉他。衡山縣有一富人,送給劉先生一件僧袍。劉先生高興地拿走了。過了幾天,他又穿上他的破短衣。富人問他,他說:“我幾乎被你拖累死了。我平時出庵不掩門,回來就睡,也不必關門。

自從有了這袍子,不穿著,心裏惦記。為此買了一把鎖,出門就鎖門。有時穿著出去,晚上回來又怕人偷,還得關好門。這幾天,把我忙活的,心裏安不下來。今天偶然穿著它到街上,忽然醒悟了,我為了一件袍子,亂了自己的方寸,太可笑了。剛才遇到一個人,我就脫下袍子送了他。現在我心裏坦然了,再無掛牽。看,我幾乎被你拖累了吧?”

魯班門前掉大斧

在采石江邊上,有李白的墳墓。來來往往的詩人都要在這裏題寫幾句詩,這裏到處都是他們題寫的詩。有位客人對這些題詩十分感慨,他於是寫了一首絕句給予諷刺。

說:“采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

餓死鬼

劉清侍郎年輕時曾在滁州學裏做秀才。他喜歡幽默。

每年二八月丁日祭祀孔子時,他看見那些秀才爭搶祭物的場麵,曾寫了一段彈詞嘲笑他們。彈詞說:“天將曉,祭祀了,隻聽得兩廊下鬧吵吵,爭胙肉(祭祀用的肉)的你精我瘦,爭饅頭的你大我小。顏淵德行人,見了微微笑;子路好勇者,見了心焦躁。夫子喟然歎曰:‘我也曾在陳絕糧,不曾見這夥餓殍(餓死鬼)。”

畫像

蘇州的蔣思賢,父子二人都是給人畫像的。這一天,父子二人互相給對方畫像,可都畫不像。當時人們嘲諷說:

“父親給兒子畫像,的的確確不像,兒子給父親寫真,畫像有點不真;自家的骨肉還隻能這樣,更何況給陌生人寫真了。”

祭文

張孝純說,一個讀書人去看望某官員的病。他離開時,座位上留下篇稿了。家人揀起一看,原來是給病人預先寫的祭文。另一天,他又去看望另一個朋友的病,那朋友吩咐家人:先不要放他進來,查查他懷中有沒有祭文。證實沒有時,再讓進來相見。

和尚

河北肅寧縣有位私塾老師,信奉以二程(顥、頤)朱熹為代表的宋代理學。有一天,來了一位遊鄉化緣的和尚在私塾門外討飯。那和尚木魚敲得當當響,從早晨敲到晌午,一直不停。這位私塾老師十分討厭,親自走出來喝斥讓他離開,並說:“你們信佛的本來就是異端邪說,騙騙愚昧無知的老百姓還罷了,這裏都是聖賢的門生,你何必妄想在這裏要到東西呢?”和尚合十作揖說:“佛教中人出來化緣、要飯、要衣物,就和你們儒家讀書科考求富貴一樣。都是喪失了作人的本性的,先生何必這麼挖苦我呢?”老師大怒,用荊條子打這和尚。和尚提起衣服站起來,說:“太惡作劇了!”留一個布袋在地上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