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張,有一次到洪州,聽說當地有個叫何婆的人,善於用琵琶算卦。於是,他便同一個姓郭的司法官,去找何婆算卦。

一走進何婆家,隻見男男女女擠滿門,贈送錢和東西的人塞滿了屋。何婆趾高氣揚地坐在屋中,神氣得很。

郭司法官連連向何婆磕頭,並送上卦銀,請求何婆算算自己今後的前程,可以升到幾品官。

何婆把琵琶的弦子調了調,對好了聲音,唱道:“你這個漢子要交富貴呢,今年得一品官,明年升二品官,後年升三品官,更後年升四品官……”

郭司法官笑道:“何婆你說錯啦。品級越少官越高,品級越多官越小啊!”

何婆聽了這話,連忙改口,唱道:“你今年減一品官,明年減二品官,後年減三品官,更後年減四品官,再過五六年,你就算沒品啦!”

由快至慢

教師對主人不請他吃酒很惱火,等學生到學館讀書時,帶著怒氣快速地教詩:“春遊芳草地。”

學生含著眼淚勉強跟讀。然而已懂得教師的心意,便說:“父親……”

教師問:“父親幹啥?”

學生答:“買肉。”

教師略微放慢詩速度:“夏賞綠荷池。”學生還是不能跟讀,教師又問:“你父親買肉做什麼?”

答:“請先生。”

教師的怒氣漸漸消了,便慢慢教第三句:“秋飲黃花酒。”又問:“幾時請我?”

答:“就在今天。”

教師大喜,慢慢地清楚地教第四句:“冬吟白雪詩。”

準再出恭

村子裏一個農民不懂得禮節,竟然在孔廟前出恭(大便),殿堂的教書先生揪住他,扭他到縣衙去問罪。

縣官審問道:“你為什麼用髒物去汙辱孔聖人?”

農民說:“今天過路,一時內急,熬不住了,並不是有意要觸犯聖人。”

縣官問:“你願挨打還是受罰?”

農民怕打,便說:“小人願罰?”

縣官說:“要罰交一兩五錢銀子,當堂交出。”

農民拿出一塊銀子,大約有三兩,便稟告道:“請讓小人回去截一半吧!”

縣官說:“把銀子拿上來看看。”農民遞上,縣官一看原來是成色上好的銀子,一稱整整是三兩,便藏入袖中,和顏悅色地說道:“不用剪開了,老爺我準你到孔廟前再出一次恭!”

忙於念經

江邊寺院,一個和尚正在念經,忽聽得殿角響起鈴聲,連連呼喚道:“徒弟,徒弟,鈴聲響得很緊,風想必很大,江裏定有船被吹翻。我在念經拜佛,沒有工夫出去,你快代我去江岸打撈些東西。如果有人淹在水裏,萬萬不要去救。”

嘲老童生

某童生年紀已有八十歲,督學官詢問他四書五經裏的文章,他大多不記得。有人嘲笑他,作了一副對聯:“年紀八十尚稱童,可雲壽考(可說是長壽了);到老五經猶未熟,不愧書生(又指對書籍生疏)!”

心在肩上

有個拳師教授徒弟說:“打拳時,千萬不要打在人家的肩上,若誤打一拳,非把人打死不可。”

徒弟問:“為什麼這麼厲害?”

拳師說:“當初,人心在長在胸部的,雖然有些偏,不過隻偏一點點,現在人心不正,都把它放在肩頭上,若一拳打著心,還不把他打死嗎?”

鳳凰發怒

鄉下人不識孔雀,偶然碰見,便喊道:“鳳凰,鳳凰!”

鳳凰聽了發怒道:“我是鳥中之王,誰敢冒充我?”便派彩鸞查訪,察得實情,立刻召見孔雀,大聲責罵道:“你怎敢冒充我,欺世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