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驚奇地說:“想不到這麼一個威嚴顯赫的大官,竟害怕這種橫行不法的小妖魔?”

金錢占課

迷信的人占課算命,先向神磕上幾個響頭,後用幾枚銅錢合在兩隻手裏搖幾搖,再一枚一枚攤放在香案上,察看錢的正反麵,以此斷定來年的吉凶禍福。這就叫“金錢課”。

為啥要用銅錢來占課呢?有人嘲笑道:“錢可通神,有錢處處都靈驗嘛!”

異名四種

某縣令升堂,有四位來告狀的人,縣令問其姓名,分別答說:“洋洋得意,不敢放屁,昏天黑地,拖來扯去。”

縣令驚詫,說:“哪來此等異名,暫退!”退下後縣令趕緊去問幕客,幕客笑著告訴他:“此四人在譏笑您呀!”

縣令問:“為何如此說?”

幕客說:“閣下後擁前呼,則洋洋得意;謁見上司,則不敢放屁;問案對詞,則昏天黑地;何以結訟,則拖來扯去而已。”

教育“改革”

廣東大學堂開辦不久,姚道向在座的德壽詢問辦學章程有什麼要改良的。

德壽嚴肅地說:“可改革的很多,譬如算學一科,將來這些學生出來做官,自有賬房代理,不必自己計算,似乎可以刪去。體操一科,我們都是文人,可不必學習,也可以免去。

地理一科,是風水先生的功課,何必叫讀書人去做風水功夫呢。”

姚道聽了隻能唯唯喏喏。堂上堂下的人聽了無不暗笑。

縣太爺挨打

從前有個縣官,一坐堂就打人。就是手下的聽差也常挨他的耳刮子。人們恨他恨得牙根疼。

一天,縣官睡了,幾個聽差在一塊說起話來,廚子說:“誰能打這惡官一頓,給大夥出出氣,我請他吃桌酒席。”大家正在想主意。

書童說:“我有辦法。”大夥忙問:

“有什麼辦法,說說看。”書童說:

“自然是好辦法。明天中午,我一招呼,你們就趕快到後園去看吧。”

第二天,書童從河溝裏捉來幾條螞蟥,趁縣官在後園洗澡時,偷偷放進了水池。螞蟥一下都鑽到縣官的屁股蛋裏去了。縣官疼得齜牙咧嘴,叫喊著跳到池外,忙讓書童給他往外揪。可是越揪螞蟥越往肉裏鑽,縣官沒法,隻好求書童想辦法。書童說:“辦法倒有,就怕太爺不肯。”縣官連忙說:“肯,肯,隻要弄出它們來就行。”書童故意為難說:“要弄出螞蟥,就得用板子打,可是我哪兒敢打太爺呢?”縣官忙說:“隻管快點打,隻管快點打!”

書童拿來一條一尺八寸長的毛竹大板,照準縣官屁股就是一板。縣官吃不住,大聲叫疼。書童說:“若嫌疼就算啦!”縣官咬緊牙根說:“打吧,我不嫌疼!”書童又打了幾下,故意說:“我沒勁了。”縣官叫快喊聽差來。書童問:“聽差要是不敢來呢?”縣官說:“就說太爺我有請,打一下,一文錢,讓他們快來!”書童把幾個聽差喊來,把縣官按在地上,照著他那肥胖的屁股,狠命地打起來,直疼得縣官殺豬似地嚎叫。打了三百多下,縣官的屁股被打爛了,還得賞眾人三百銅錢,大夥痛快地吃了一桌酒席。從這以後,那縣官一聽見板子響,心裏就哆嗦。

《孝經》退兵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向栩為朝廷獻計說:“我有一計,不須興兵,便可使黃巾軍退去。”

人問:“此是何計,請速講來。”

向栩道:“隻需派人在黃河邊上,麵對北方讀《孝經》,兵自可退去。”

人又問:“你此說有何依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