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足鼬狐猴的生活範圍非常狹窄,從不輕易走出賴以生存的覓食領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它懶惰或行動遲緩。相反,它的動作十分敏捷且善於跳躍。另外,它們以視覺傳遞信號,如遇見來侵犯的動物,雙方會怒目而視,以縱馬彎弓之勢相威脅和抗衡。當一隻移動一下位置時,另一隻也會如法行事。這種“以眼還眼”的視覺方式宣告領土所有的行為,在靈長類中實屬罕見。如果相互間侵占領域達到高潮時,它們還會大打出手,像拳擊手那樣擊打對方,因此,白足鼬狐猴又有“拳擊手”之稱。
雖說白足鼬狐猴有拳擊手之稱,但它們的“拳頭”並沒能阻止人類的惡劣行徑。16世紀歐洲殖民統治者進入馬達加斯加島,開始肆無忌憚的獵殺各種野生動物,並且還隨意大量砍伐森林,這給白足鼬狐猴以致命的打擊。由於大量捕殺及失去了生存環境,白足鼬狐猴越來越少。當進入20世紀,人類開始想要保護馬達加斯加島上這些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時,已晚了。不知何時,它們已經無聲無息地全部滅絕了……
中國美猴王——白臀葉猴
在《西遊記》中,我們都看到過美猴王的故事。其實,《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就是白臀葉猴。
大約100多年前,中國曾在海南島獲得過白臀葉猴的皮。這隻惟一的標本在德國的國家自然博物館存放了11年後才被公布出來。100多年來,不僅從來沒用采到第二隻白臀葉猴的標本,而且在海南島再也沒用發現過它的任何蹤跡。
白臀葉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猴子之一。它又叫黃麵葉猴、海南葉猴。
白臀葉猴的體色絢麗多彩,它除了黃麵之外,臀部、肛門及尾巴均是白色,麵頰有一圈白須毛,眼睛為深褐色,周圍有黑圈。頸部有白色和栗色的條紋,下頜有紅褐色的簇狀毛,手和足均為黑色,體毛大部分是灰黑色。
白臀葉猴主要棲息在熱帶森林,為晝行性完全樹棲的猴子,並常在樹林冠層活動,幾乎不下地,也不喝水,主要以樹葉、嫩芽和果實為食。它們善於跳躍,且動作優雅,跳躍中前臂伸過頭頂,後肢先著地,一縱可達6米遠。
研究人員對食性特殊的白臀葉猴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它和其他猴子喜食水果和昆蟲不同,白臀葉猴主要以樹葉為食,也吃水果、花朵,舔食樹葉上的露珠,從不捕食昆蟲,是名副其實的“葉猴”。這種猴子的消化方式和牛羊相似。
白臀葉猴是群居而生,每個群體為一雄或幾雄多雌。每個群體約10隻,有時也可見若幹小家族臨時聚集起來的大群,它們的合作精神令人類羨慕。在群體中常可見到雌性為雄性理毛,這種行為對聯絡個體間的感情,維係群體成員關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白臀葉猴成熟年齡較晚,繁殖率也低,每次隻產一仔。
葉猴起源於歐洲,它們的祖先從歐洲經非洲再到亞洲,首先進入東南亞地區,然後沿著河穀或低地進入我國華南和西南一帶具有熱帶岩溶地貌的亞熱帶森林,即在目前的分布區生存繁衍,形成優勢種群。這個過程發生在大約距今300萬年前。
中國的海南島地域狹小,那裏的白臀葉猴行動詭秘,且數量一直不是很多,因此,很長時間以來,白臀葉猴一直不為人們所知。直到1893年12月20日,德國德累斯頓自然博物館的一個人,給倫敦動物學會寫的一封信中,才第一次記述了海南島有白臀葉猴的存在。他在信中說:他們收到了一隻白臀葉猴的標本,是1882年在中國海南島捕獲的。
人類進入19世紀後,海南島上的居民不斷增多,為了種植莊稼,人們砍伐了大量的熱帶雨林。白臀葉猴的棲息地在這裏逐漸縮小,迫使它們無家可歸,致使它們在中國滅絕。
1882年德國德自然博物館的那個人的記述也成了最後的一次,因為從那以後至今已過100多年,還未見到過第二隻。近幾十年,我國動物學家們也在海南島進行過多次資源普查,可惜的是,再也沒有發現過白臀葉猴的蹤影。所以有人懷疑它們早已滅絕了,並且德國自然博物館的那一隻可能就是最後一隻。
樹木的醫生——指猴
大約100年前,有一個叫陀娃的女孩參加完朋友的生日宴會,匆匆忙忙往家趕。在這之前這裏已經傳出附近有“幽靈”出沒的消息,朋友勸她不要回去了,她有些不信,堅持要回去。一路上陀娃的心怦怦直跳,非常緊張,嘴裏不斷地祈禱:千萬別遇到“幽靈”,千萬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