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柱是我的老朋友,相知已久;黃如論是新朋友,同樣相識恨晚。每當看到他們意氣風發的樣子,大師們的那幾句格言就會從我的心底裏跳出來:

“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

“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峻峰的人。”

——(法國)雨果

“當我活著的時候,我要做命運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隸。”

——(美國)惠特曼

是的,黃如論和王朝柱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都是敢於挑戰厄運並不斷向新的人生高峰發起衝擊的人。如果說,王朝柱的成功堪稱當代中國文壇的奇跡的話,那麼,黃如論的雄起則更是當代商界一個耀眼的奇跡,是改革開放使人的創造性得到解放的一個精彩證明。

王朝柱寫黃如論,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作為傳記文學和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影視編劇中的頭牌和常青樹,王朝柱曾以“共產黨元帥以下不寫,國民黨上將以下不寫”而語京文壇,幾十年來說到做到,今天他為什麼要給一位歸國華僑中的民營企業家作傳呢?作為房地產業、酒店業和多業並舉的巨擘和新的領軍人物,黃如論一向埋頭做事、低調宣傳,多次拒絕采訪,現在他為什麼要找頂級作家王朝柱為自己作傳呢?除了朋友之情和兩個成功者的惺惺相惜,還有沒有別的更重要的原因?這既是一個引人思索的懸疑,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點。

解疑的答案就在書中。王朝柱的這本長篇報告《我心目中的黃如論》,以發展著的唯物史觀為指導,按照曆史與邏輯相結合的方法,除了“引子”和“不是尾聲”,用“農家子弟”、“我要賺錢”、“我要回國”、“進軍北京”、“慈生我心”、“善行天下(一)”、“善行天下(二)”共七章,真實、精彩地描寫和評述了黃如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曆、特立獨行的性格魅力和與時俱進的人生追求。讀完全書我驚訝地發現,王朝柱與黃如論雖職業不同又相差十歲,在出身和經曆上、在性格和觀念上、在思想方式和情感方式上卻有著如此多的驚人相似、相通和共鳴之處:其一,兩人都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家族史中都有著革命傳統。其二,青少年時期都曆經艱辛與磨難,在後來的奮鬥中都能把磨難時的體驗化作精神財富和前進動力。其三,都敢愛敢恨、敢拚敢闖,都激情滿懷、脾氣火爆,並把維護人格尊嚴視為第一要義。其四,都同情弱勢群體,扶危濟困、仗義疏財,成就越大善行越多。其五,都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熔儒、道、釋為一爐,同時又貫通古今,放眼世界。其六,都有著強烈的創造欲和頑強的意誌力,喜歡逆勢而上、出奇製勝,都有霸氣又每臨大事有靜氣。其七,都崇拜英雄和曆史偉人,都占據著本行業發展的曆史製高點。其八,都喜歡毛澤東的性格和氣派,都把毛澤東當做研究和借鑒的對象。王朝柱和黃如論相識八年,我想正是這近乎全方位的相通與共鳴,使得他們由相識相重到坦蕩交流與碰撞,一直到後來雙方都被對方深深地吸引和打動。於是,黃如論從王朝柱那裏找到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知音和傾訴對象,真誠地希望能在這位大作家的描述和評判中肯定自我也審視自我,而王朝柱則被黃如論身上的商界王者之氣所打動,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用自己最擅長的傳記文學創作擁抱也度量了這位異姓兄弟。

獨特的創作動因,王朝柱與黃如論的朋友關係,從內容上給這本書帶來了兩個引人注目的特點。一,作者並不扮演全知全能的敘述者和評判者的角色,而是自始至終用自己的經曆與作品主人公黃如論的經曆相比照,堅持用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評價黃如論,使作者自我成了全書最堅硬的、不可或缺的存在。特別是寫到第四章“進軍北京”之後,在對黃如論跨越式發展的許多重要方麵,比如開發北京世紀城、經營世紀金源大酒店和香山金源商旅酒店、接管並改造華僑大廈、建成和管理金源時代購物中心的描述中,作者自己都是以見證人的身份出場的。這些都有效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令人讀來感到很親切。更有別於一般傳記作品的是,在書中的有些重要段落,作者還以黃如論事業發展的建議者的身份進人情節,比如描寫他勸黃如論轉賣北京玉泉山東邊那塊土地,支持黃如論響應中央西部大開發號召進軍重慶和雲貴,建議黃如論在參加長沙“文化曼哈頓”土地競拍時“要多長一個心眼”等等,更拉近了讀者與黃如論的距離,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二,毛澤東的名字和影響出現的頻率打破了非重大革命曆史題材作品的記錄。在書中我們看到,對毛澤東的共同興趣是連接作者和傳主的一座橋梁,黃如論最想聽王朝柱講毛澤東的真實故事,王朝柱最愛聽黃如論是如何運用毛澤東的思想和方法去創業的。每當事業發展遇到難題、處於轉折的關鍵時刻,黃如論首先想到的、與王朝柱談得最多的,是如何向毛澤東思想請教,從毛澤東克服難關、應對轉折的做法中汲取力量。毛澤東的人格和智慧的魅力成了作者和傳主共同的精神支撐。在一個當代民企老板事業發達的每個關節點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毛澤東影響的存在!奇怪嗎?它是事實。書中描寫黃如論按毛澤東初戰必勝思想完成他承接的第一個工程,用毛澤東的軍事化管理方法推動施工隊伍的正規化,運用毛澤東式的調査研究作出到北京發展的決定,參照毛澤東辦抗大的做法辦培訓班為公司培養適應現代管理要求的幹部,凡此種種都凸顯了事實本身的說服力和啟示意義。當然,最精彩的還是描寫黃如論運用毛澤東辯證分析法去預見未來,從菲律賓回福州、從福州進軍北京、從北京走向全國的三次逆勢而上接連實現世紀金源集團的三次跨越式發展。黃如論的巨大成功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毛澤東思想和人格的持久生命力,彰顯出黃如論在繼承基礎上創新的非凡悟性。如此深刻地揭示曆史與現實的內在聯係,也是本書真正的現代性的一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