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價格決策:對經營成敗起著重要作用(1)(1 / 3)

一.價格分析

171.價格構成的基本要素

企業製定價格無論采取何種策略,從長期和整體的角度來看,其商品價格必須要收回成本並獲取合理利潤。雖然在市場上商品所處的環節有所不同,構成價格的要素也有所區別,但是所有商品價格都是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這四個基本要素構成了價格的經濟內容。這四個基本要素是:生產成本、流通費用、稅金和利潤。

1.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生產成本

具體包括:材料費用;勞動手段消耗的費;工資費用;其他費用,即企業組織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物質消費和勞動消耗的費用,如管理費用等。

2.價格構成要素之二:流通費用

具體說就是商品經營者從事商品購進、運輸、保管、銷售等活動所支出的各項費用。工業企業在把商品出售給商業企業之前發生的流通費用已計入了生產成本,成為工業企業價格的組成部分,這裏指的流通費用是商業企業發生的流通費用,它是商業價格的組成部分。

3.價格構成要素之三:稅金

稅金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分類,從稅金與價格的關係看,稅金分為價外稅和價內稅兩大類。

價格中所包括的稅金是指的價內稅稅金。

4.價格構成要素之四:利潤

價格中的利潤是商品銷售價格與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和稅金之間的差額。利潤是體現生產經營活動成果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企業發展的源泉。

172.市場需求狀況影響價格

一般情況下,商品的成本影響商品的價格,而商品的價格影響商品的需求。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如果其因素保持不變,消費者對某一商品需求量的變化與這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方向相反,如果商品的價格下跌,需求量就上升,而商品的價格上漲時,需求量就相應下降,這就是所謂的需求規律。

需求規律反映了商品需求量變化與商品價格變化之間的一般關係,是企業決定自己的市場行為特別是製定價格時所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企業的“薄利多銷”就實踐了這一道理。又如某一時期市場上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時,適當地提價可以獲得較多的利潤,反之,適宜采取降價措施。企業在製定商品價格時,市場需求狀況常常是主要參考因素。

173.市場競爭狀況影響價格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由於市場上有許多企業從事商品的買與賣,各個企業買賣的數量相差不大,且隻占市場商品總量的一部分,他們買賣的商品是相同的,新的企業可隨時進入市場,信息是完全的自由流動,生產要素也可以自由配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企業隻能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決定者,價格完全由供求關係決定,企業無需去進行市場分析、營銷調研,也就無從談定價。

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在現實中很難找到,現實中常見的主要有這麼幾種市場,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競爭。完全壟斷下則某種產品或服務完全被一個企業所獨占。在現實中一些公用事業,或一些重要的產業,在政府支持下具有這樣的特征。完全壟斷的企業完全有能力自由定價,他們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函數,製定利潤最大化的價格,獲取壟斷利潤。

壟斷競爭市場是介於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這是一種既含獨占傾向又含競爭成分的、常見的狀況。不同於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上的眾多賣方企業的產品在質量、外觀、花色、式樣、包裝、品牌上存在著差異,而且即便相同的產品,企業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使產品差異化。這種市場條件賦予了企業一定的定價權,而且如果差異確實有價值的話,消費者也願意接受高價格。

寡頭市場也是一種不完全競爭,指一個行業中幾家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占此市場銷售量的絕大部分,價格實際上由他們共同控製。

另外,政府對市場的作用在一些國家是非常大的,這也會影響到企業的定價行為。

174.商品的特性與企業的實力影響定價

1.商品的特性

商品的屬性或特征也是企業定價時應考慮的因素之一。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滿足需要的特性,如可以是日用必需品、地位特征品或功能性商品,不同的種類對價格有不同的影響。如購功能性商品,消費者著重考慮的主要是商品的實用價值和功能是否與價格相符,而對地位特征品,消費者則一般較少考慮價格與效用的適應,而注重其地位和威望的顯示。另外商品的易腐性、易毀性和季節性,還有商品的時尚性,所處的產品生命周期等等特性都會對商品的價格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