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企業競爭地位
企業及其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對最後製定價格有重要的意義,要在企業的主要市場和競爭能力方麵做出基本的估計。列出企業目前處於何種狀況,並在分析過程中考慮有關顯要的非商品競爭能力,如服務質量、渠道狀況、定價方式等。
2.協調企業的定價方向
企業要通過各種公開發表的財務資料或其他資料中,或者從以購物者身份索要的價目表中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以使本企業價格製定更主動。這方麵工作要考慮到競爭企業的定價目標及主要策略。
3.估計競爭企業的反應
企業要把即將可能采用的價格及策略排列出來,進行試分析,估計和預測采用某些具體價格和策略可能引起的主要競爭企業及同行業的反應。企業的營銷情報信息係統要提供有關競爭企業的材料,如財務、技術、管理方麵的優勢和劣勢,非價格因素的長處與缺點,現行的營銷策略以及對競爭的反應的曆史資料,使企業的有關決策人員知己知彼,以製定相應的策略和采用適當的方法。
182.第五步:選擇定價方法
企業定價方法的選定是前四個步驟工作的具體體現。常用的定價方法有以下三種。
1.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一種以成本為中心的定價方法,也是最傳統的、最普遍的定價方式。具體做法是按照產品成本加一定的利潤定價,如生產企業以生產成本為基礎,商業零售企業則以進貨成本為基礎。此方法的優點在於所定價格能保證企業全部成本得到補償,企業成本材料自己掌握,計算方便,同時在成本沒有大的波動的情況下,有利於價格的穩定,並給消費者一種可靠的“將本求利”的印象。其缺點在於不能反映市場需求狀況。成本加成法包含完全成本加成和邊際成本加成法。
2.競爭導向定價法
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以競爭為中心的、以競爭對手的定價為依據的定價方法。這裏簡單介紹幾種定價方法:隨行就市定價法,是指企業根據同行業企業的價格水平定價;追隨定價法,是企業以同行業主導企業的價格為標準製定本企業的商品價格;盈虧平衡定價法,是運用損益平衡原理實行的一種保本定價方法。
3.需求導向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的企業定價方法。它不是根據產品的成本,也不是單純考慮競爭狀況的企業定價,而是根據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強度和對商品價值的認識程度來製定企業價格。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根據購買者或消費者對商品及其價格的認識程度和感覺定價,這種定價方法要求企業搞清消費者對商品的價值的判斷;另一種是企業根據需求中的差異而進行差別定價。這種定價方法之所以能夠實行,是因為在現實生活當中,消費者對同樣的產品有不同的需求,其需求彈性是不同的。
183.第六步:確定最後價格
確定最後價格是企業製定價格的最後一個步驟。在最後確定價格時,必須考慮是否遵循這樣四項原則:
(1)商品價格的製定與企業預期的定價目標的一致性,有利於企業總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2)商品價格的製定符合國家政策法令的有關規定;
(3)商品價格的製定符合消費者整體及長遠利益;
(4)商品價格的製定與企業市場營銷組合中的非價格因素是協調一致、互相配合,為達到企業營銷目標服務的。
四.定價方法
184.新產品定價:高價漂取策略
這種策略又稱為撇脂價格策略。這是廠商對其效能高、質量優的新產品所采取的一種策略。
人們的消費結構、需求量等,是由其收入水平決定的。收入高的階層往往對高質量、高效能的新產品感興趣。有的企業就把這一部分消費者作為它的目標顧客群,利用高收入階層願意比別人支付更高價格,購買對其有很大現實價值的產品這一情況,製定一個比較高的價格,以獲得高額利潤,待滿足了高收入階層的需求之後,再逐步降低銷價。
並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實行高價策略,它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1)商品獨特,性能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