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績效考核:其實質是做到人盡其才(2)(1 / 2)

績效考核是薪酬管理的依據,員工的報酬水平在一定程度取決於績效考核的結果。現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循公平與效率兩大原則,這必然要求對每一個員工的勞動成果進行正確的計量和評定,按勞付酬。例如,員工的獎金、業績工資就是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來評定的。績效考核結果隻有與報酬水平掛鉤,才能起到激勵的效果。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是激勵的主要手段,績效考核明確了激勵的目標和方向,薪酬管理則強化了激勵的作用。較高績效的員工得到較高的報酬,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行為和結果的鼓勵,員工也因此感覺到公平的評價並且得到鼓舞。所以,企業應該根據員工的績效情況來確定獎金、加薪、工資等級。

2.培訓開發

培訓與開發的需求由績效考核的結果確定。培訓開發是人力資源投資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人力資源增值,因而是企業的戰略性任務。培訓開發必須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績效考核的作用就在於通過績效考核,企業可以了解到員工存在的問題,需要在哪些方麵提高,這就明確了員工是需要技能的培訓還是態度的轉變;通過績效考核,企業對員工有了全麵的了解,可以根據員工的長處和特點,對其進行定向培養,對其某些方麵進行開發。

3.人事變動

員工的晉升、調動等人事變動也以績效考核結果為依據。績效考核可以提供員工們的工作信息,如工作態度、知識和技能的運用程度等。高績效的員工往往被認為具有較強的能力和較大的潛力,所以,更高職位的勝任程度取決於連續的績效水平。正因為如此,企業對更高職位人才的選拔,對員工能力狀況都是根據績效考核來判斷,對職位的調整也是根據從績效考核中所了解到的員工的特點來確定。

三.選擇考核的具體方法

對於不同的員工,考核內容、考核方法都是不同的,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考核。這可以從多方麵來衡量考核一個人,可以有效減少考核誤差,提高考核的準確度。以下是幾種常用考核方法:

381.評級量表法

評級量表法是考核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種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據量表,對員工每一個考核項目作出評價和記分,常用5點量表。如下表:

評級量表法示例

382個體排序法

個體排序法也叫排隊法,就是把員工按從好到壞的順序進行排列。例如:對某公司財務部的員工進行考核,首先,把財務部員工的名單羅列出來,總共10個人。然後,從羅列出來的名單中找出最差的員工A,就在他的姓名旁邊寫上“10”。再從剩餘的9個人的名單中找出最好的員工F,在姓名旁邊寫上“1”。接著從剩餘8個人的名單中找出最好的員工G,記上“9”。這樣不斷反複,直到全部姓名都打上數字,這時員工的優劣順序就排出來了。如下表:

383.配對比較法

把每一位員工與其他員工一一配對,分別進行比較。每一次比較時,給表現好的員工記“+”,另一個員工就記“-”,所有員工都比較完後,計算每個人“+”的個數,依此對員工工作表現作出評價。如下表:

384.人物比較法

考核之前先選出一位員工,以他的各方麵表現為標準,對其他員工進行考核。

使用人物比較法,往往比其他方法更能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弗雷德裏克·泰勒曾經做過一個生鐵裝運的試驗。

開始時,他要求工人們把92磅重的生鐵塊狀到鐵路貨車上,這些工人每天可以裝12.5噸。

後來,弗雷德裏克·泰勒找了一個體格強壯的人。經過訓練,他每天可以裝48噸。泰勒就以他為標準,對工人進行考核,以此來發工資。結果工人們的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85.普洛夫斯特法

這是由美國人普洛夫斯特創立的一種考核方法。這種考核方法的實質,管理學界有一普遍的說法,就是“考核者隻需掌握被考核者的事實即可”。具體操作步驟為:第一步,製定對照參評表,根據被考核者的工作事實進行逐項核定。如下表:

386.關鍵事件記錄評價法

由美國學者Flanagan和Baras共同創立的,就是通過觀察,記錄下有關工作成敗的“關鍵”性事實,依此對員工進行考核。如“體質條件”、“身體協調性”、“算術運算能力”、“了解和維護機器設備的情況”、“生產率”、“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協作性”、“工作積極性”、“理解力”等等。然後,要求工廠的一線領班幹部,根據下列要求對各自部下的最近工作行為的關鍵事實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