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權利掌控:大權獨攬,小權分散(1)(1 / 3)

一.頭腦指揮行動

650.能發動別人做事是本事

真正的領導,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隻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追求完美主義,事必躬親,認為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隻能做最好的公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

聰明的領導不是事必躬親,而是運籌帷幄。現代領導理論認為,領導必須幹領導工作,不要幹預或包辦下屬的事情。倘若領導事必躬親,一方麵丟掉了自己應該做的更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麵則挫傷了下屬的積極性,使他們變得沒有主見、不負責任,也無法提高能力。當然,領導有時應該幹些具體的工作,因為這有助於加深與下屬的感情,並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但必須明確:這絕不是領導的“正業”。“大事小事親手幹,整天忙得團團轉”的領導,肯定不是一位稱職的領導,而是一位勞動模範。

領導的“正業”是運籌帷幄,他應該專門幹下屬幹不了的事情或突發的、非常規的事情。應該下屬做的事情由下屬自己幹。使之有職有權,他們能增強責任感,並在工作中逐步減少差錯和提高工作效率。

領導最大的本事是發動別人做事。領導要管頭管腳,即指人和資源,但不能從頭管到腳。

651.分級管理而不要越級插手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要進行必要的分級管理。主要領導不要一竿子插到底。那是“出力不討好”的事。

對下屬的管理人員要在明確責任和獎罰的基礎上,讓他們有職有權。即使碰到問題,隻要不是事關企業大局的問題,也要所屬的部門自己去處理和解決。

這樣,領導不僅能從管理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的沉重負擔中解放出來,隻要管理幾個人就能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而且能夠充分地調動下屬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對企業有高度責任感,領導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企業的發展方向或重大決策。

652.多想、多看,少說、少幹

作為領導千萬不要大事小事都要事必躬親。你隻有站在一旁觀看,才能真正旁觀者清,避免當局者迷;才能更公正、更有效地判斷是非曲直;才能真正看清哪些事情是企業應該堅持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改進的。即使你比你的下屬幹得還要好,也不要事事都親自去幹。必要時給他們示範一下即可。

作為一個元帥如果必須親自去衝鋒陷陣,作為一個教練如果必須親自到運動場上去拚搏,不能說明這支軍隊的強大和運動隊的水平很高,而是說明他將寡兵弱,可能離失敗為期不遠了。正像演戲一樣,如果領導在台上又唱又跳,讓職員們在台下指手畫腳地挑毛病,這樣的情景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輕鬆管理企業而又駕馭全局就要多當裁判少當運動員,多當導演甚至觀眾而少當親自登台的演員。

653.大事聰明,小事也不糊塗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首先要分清什麼是企業的大事,什麼是企業內無關緊要的小事。凡是關係到企業發展和生死存亡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對待,決不可等閑視之。而大事往往不是每天都發生的。對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要讓下屬部門按照分工自己去解決。不要陷於繁瑣的事務之中而不能自拔,被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小事攪得暈頭轉向而影響了大的決策。但是,也要敏銳地觀察和分析一些小事的起因和影響,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必親自去處理。

領導隻有擺脫繁瑣的事務,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從更高的角度正確地權衡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利弊得失,才能更好地考慮企業的發展大計和重大決策。當然了,要輕鬆而又高效地管理企業,實現某種程度上的“無為而治”也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或基礎。企業領導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要十分熟悉所管企業的人和事。還要有一定的度量或胸懷。這樣,才能熟中生巧、藝高人膽大,從而實現輕鬆管理。

654.要“腦”、“腿”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說,權力有很大的彈性,由於主客觀等原因,領導行使權力的有效範圍與組織規定的權限往往有很大差別,這種差距反映了領導運用權力的綜合能力與職位的相適應程度。

領導,尤其是規模較大企業的領導,要用智不用力,搜集信息,及早發現問題,做到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但是,為了獲取廣而真的信息,溝通與職工的感情,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情況和問題,同時要經常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盡可能多地到車間、科室,甚至職工家中走走。

如土光敏夫就提倡用走動管理方式,他接管正在走下坡的東芝電器之後,每天巡視工廠,最終遍訪全國各地的30多個東芝工廠和企業,與工人同吃同聊,每天早晨上班時在門口向工人問好。在此實幹氣氛感染下,東芝很快走向了振興。

二、領導如何控權

655.控權之法貴權變

在權變者的眼裏,控權是一門藝術,它居於“一種最優方法”和“任何方法都重要”之間。如同美國管理專家卡斯特指出的:“管理者一是診斷醫生,他講求實際,重視成效,他同時又是藝術家。”作為管理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每一個領導,都應該努力成為精通權變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