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胸懷修煉:老板要有容納一切的胸懷(2)(1 / 2)

愛德華·利伯是一家玻璃製造商,一次廠裏的工人在歐文斯等人的鼓動下發動了一次罷工。這次罷工使利伯損失慘重,被迫作出遷廠的決定。遷廠時利伯帶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歐文斯。利伯發現歐文斯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就拋棄前嫌,重用歐文斯,3個月後他的改革建議也被采納。1898年利伯讓他試驗一種生產玻璃的機器,歐文斯經過努力於1903年獲得成功,實現了自動生產。隨後,利伯還大膽地撥出400萬美元作歐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歐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進了平板玻璃的製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於能夠不計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麵對利伯一步一步的重用,使歐文斯為自己曾經對利伯的傷害感到內疚,為報知遇之恩,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為容人之過太難,在以後的接觸中不抱偏見也更難。但領導若是過好了這一關,離成功就不遠了。利伯因為容歐文斯之過而成功,可見能容人是多麼重要。

853.改變觀念才能“合得來”

領導人員對某個下屬有了“合不來”、“格格不入”的感覺時,對方一定對領導人員也有類似的感覺,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就老板的立場而言,一般說來,由於年齡都比下屬大,應該主動與這種下屬接近。這種努力,應該有意識地去做才對。

世上絕不可能人人都與你“投緣”,你也必須與不投緣、合不來的人共事、打交道。

因此,對此類下屬,你必須有下麵的觀念:“好像與他合不來,但是,就為了這個緣故,我才有了與這種人打交道的修煉機會,在為人處世的經驗來說,這不是極珍貴的機會嗎?”

如此把觀念做一百八十度的扭轉,你對這個下屬就不複再有任何“偏見”,也等於衝破了你自己的“殼”,向另一種可能性挑戰,意義之大,非同尋常。

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領導能容人之過才能用好人、留住人,而下屬由於領導不計前嫌,自然不會生活在被責備的壓力之中。“君讓我一尺,我讓君一丈”,下屬為回報領導,就會更加努力地工作。

854.做到與下屬同甘共苦

下屬與老板一起共事,或許目的各異,有的為掙錢,有的為求發展等等不一而足,但大家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就是要把事情辦好,這樣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老板要統禦下屬,除了規章製度的製約、權力的運用之外,就是要緊緊抓住下屬的心,讓他們尊重你,服你。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讓下屬感到你就在他們的身邊,時時刻刻與他們的心在一起。

一些老板在下屬中口碑很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與下屬打成一片,與他們同甘共苦。

日本本田在日本汽車業中排名第三,而且在國外市場上是後起之秀,直追豐田。公司前總裁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位與下屬同甘共苦的好老板。他不擺架子,經常穿著工作服在工廠食堂裏吃飯。他作風平易近人,與下屬沒有隔閡,大家都禮貌地尊稱他為“老爹”。正是總裁的這一作風影響著全公司員工的士氣。他有33400多名員工,每年創造52億多美元的收入。據統計,在世界的摩托車中,四輛就有一輛是本田產的。公司的業績來自所有員工的努力,但總裁的功勞則是不可磨滅的。

這說明,要征服自己的下屬就應該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在困難的時刻,老板也跟下屬們一起吃苦,這樣,上下級關係一下就拉近了,下級感到老板是那麼地親近,而老板則會更深一步體察到下級的難處。其實,在多數下屬看來,工資待遇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老板能夠關心他們,理解他們。與下屬一同吃苦,這便是最好的理解,“此時無聲勝有聲”。

與下屬同苦,還應共甘,切不可“兔死狗烹”,過河拆橋。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有老板的一半也有下屬的一半。老板最好與下屬共同分享成果,而有的老板偏偏私心太重,在困難的時候對下屬真是百般拉攏,但一旦情況變了,老板也變了,他把大部分的利益都納入自己名下,而留給下屬一丁點兒。這樣下去,在你重陷困境的時候,下屬就不會與你一起渡難關了。

855.助人等於助己

老板與下屬在工作中是一種上級與下級、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平等的,因為除了工作關係之外,人都變成了普通的人。人與人之間希望能互助和諧,因為人在世上不可能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有人總是向往別人能給予自己幫助,但自己卻付出甚少;有人抱著一顆利他人之心,時時處處幫助別人,最後在危急時刻,溫暖的慰藉、無私的援手如雪花般紛至遝來,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