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境界修煉:老板要知進退,懂方圓(1)(1 / 3)

一.老板要知進退

858.做事不能太固執

不知變通的人,不僅無法寬容別人,更糟糕的是還會害人又害己。現實生活中的應對進退之道也是如此,若不想讓故事中的蠢事發生,那麼麵對刻薄的人的時候就多繞幾個圈,別老是鑽牛角尖。

當你在死胡同裏繞不出路時,先定下心想想,你是不是一味堅持走直路,寧可硬碰硬而不肯跨上通往目的地的那座橋?

別把自己的腦子加上大鎖,多以開放的心來接納外界的訊息,才能彼此互動,激蕩出創意的火花。

大多數人最向往的一件事就是,能夠有一條絕妙的計策在手中,把企業辦得紅紅火火。是的,無論做什麼事都不一定順手,有的會曲曲折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尚無好結果。

其實,做什麼事,都自有其道理,如果不善於精明求變,則可能會走到絕路上去。毫無疑問,沒有人想走絕路,不但不想走絕路,而且活路越多越賞心悅目。凡是善於謀算自己心事的人,拿手絕活就是精明求變,讓自己全身靈活起來。這樣做,一則可以讓自己擺脫被動狀態,給對手以不可捉摸之感,二則可以用反控製的計策,給對手設置難題,從而為自己爭取主動。

所以,做任何事,都力戒莽撞,應多摸透對方心思之後再行動,這樣可以增加成功率。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偵察專家”,多方麵看、走、問、想,運用排除法,把對方的信息過濾一遍,最重要的留下來,然後再反複驗證幾遍即可。

859.大事清楚,小事糊塗

鄭板橋有句名言“難得糊塗”。老板工作中,在有關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堅持原則,不能有半點含糊。而在一些小事麵前不必過於認真,不必非爭個你高我低。

作為一名老板,要想做到時時處處都明察秋毫是不太容易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事清楚”往往導致“事事不清楚”。過分的求細、求真,勢必分散老板精力,妨礙大事的貫徹落實。因而,老板要善於分清主次、輕重,將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豁達大度,善與人和,對於一般枝節小事不必過於認真,防止出現形形色色的無原則糾紛和個人意氣之爭,使人變得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從而保證人們集中精力抓好大事的落實。

鄭板橋所說的“糊塗”精神,就是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塗。但是如果老板沒有一定的修養,沒有寬容的肚量,不但大事難以清楚,小事也難得糊塗;有人貌似糊塗,實際大智若愚,卻是聰明。

《諸葛亮吊孝》是一出名戲,戲中寫道:吳國都督周瑜死後,諸葛亮到江東為他吊孝。東吳一班大臣想乘機報複,殺死諸葛亮。但魯肅不同意,保護了諸葛亮。有些人斥責魯肅糊塗。但諸葛亮卻稱讚他是“難得糊塗”的魯大夫!為什麼?就因為魯肅站得高看得遠,深知蜀吳聯盟的重要意義遠勝過一場報複仇殺。魯肅在小事上糊塗,正是他在大事上思路清楚的表現。

還要注意一點,大事與小事是相對的,它們的關係是隨時間條件而變化的,也是可以互相轉換的。這就要求老板要經常分析研究形勢,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牢牢把握大事與小事之間的度,才能真正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塗”。

860.以退為進、以屈求伸

美國鋼鐵公司在美國鋼鐵界坐著第一把交椅,占全美鋼產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之一。然而,當羅德裏克1979年出任公司董事長時,這個鋼鐵巨人正麵臨著重重困難:設備老化,管理不善,外國進口爭奪市場,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從困難中擺脫出來,他決定采用以退為進的戰術。

首先是縮小公司規模,以謀求新的發展。他關閉工廠,裁減人員,丟掉包袱;

其次,他出售了一批閑置資產,使手頭有了活動資金;

第三,他在商場上另辟蹊徑,以50億美元收購石油公司,擴大業務範圍。羅德裏克本人相信“作為一個企業最高領導,一切活動要圍繞著提高企業獲利能力來進行”。經過羅德裏克的努力,以退為進的戰術收到了成效,使美國鋼鐵公司在40年來西方鋼鐵業最不景氣的風暴中免受波及,反敗為勝,終於走出了困境。

《孫子兵法》提出“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的觀點,就是指當認識到繼續前進有可能導致對自己不利的結局或可能戰局發生逆轉時,應當機立斷,停止進攻,或迅速撤退,這正是辯證法上講的“度”,也就是事物發展變化中保持自己質的臨界線。越“度”則過,過則必錯。如果不從戰略上、宏觀上考慮問題,在超出自己力量限度的情況下繼續用兵,主動權就會移於敵手,有利的態勢而會反演變為不利的局麵。因此,知難而退,見好就收,是一個老板應十分注意的問題。

861.掌握好緊迫與鬆弛的界限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工作上,壓力與工作效率之間合成為一種曲線關係,當覺醒增強時,工作效率就會提高,但達到一個最佳水平後,效率在某種程度上不再提高,而且隨著覺醒的繼續加強,工作效率反而會下降。這是因為過度的壓力使人產生恐懼、憤怒、焦慮情緒和攻擊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