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三井物產掌控的產品和技術可是牽扯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從礦山到別針,一個都不少。這是一家在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企業。
這當然是益田孝和三井家族的決定智慧:通過交叉控股,讓那些專業人才打理公司,同時又能從貿易中獲取暴利,某一個業務出現虧損,其他業務還能補充。這讓三井公司屹立於世界商業之林,百年不倒。
當然,事業上的順風順水也給益田孝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咱們不說黑錢,僅僅是公司發給他的工資、福利、分紅,每年就有2 000日元左右。
2000日元是個什麼概念?這麼說吧,當時的日本,1 000日元可以買一幢三環內150平方米的大房子,而把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黃花大姑娘賣到日本頂級妓院也不過賣個七八百日元。
不過,說句實話,益田孝獲得如此豐厚的報酬也的確物有所值,他不僅僅在生意上讓三井家族蓬蓽生輝,從發掘人才上來看,他的功績也無法藐視。
挖礦是為了造福百姓?
前麵我們說過,益田孝對三井,乃至整個日本的影響都極為深遠。一直到二戰之後,日本人依然倡導貿易立國,這是另一種重商主義的完美體現。
但是,如果你單純地認為,三井隻重視貿易而忽視技術,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這個企業發展的幾百年裏,他們從不曾放棄對技術的追捧,他們深挖這個國家中身懷絕技的人,然後利用商業手段,給他們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機會。比如,人們知道豐田汽車的精益管理,但大家忽視的是,三井財團在渠道和銷售上給了豐田生命源泉一般的資助,這段往事,我們留在後邊慢慢講述。
在三井家族的事業版圖中,技術被放在第一位的當然是礦山了。為了實現礦山的技術夢想和財富渴望,三井家族可謂傾盡心力。
在1888年左右,日本政府為了聚斂財富,把一些政府控製的礦山轉售給民間企業家經營。其中最富有的礦山叫做三池煤礦。三井物產的領導者益田孝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請願高層,高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獲得三池煤礦!”
他的理由是,在三池轉售給民間之前,一直是伊藤博文委托三井開采,然後通過三井物產銷往朝鮮和清朝。現在,三池礦山要出售,如果落入別的公司手中,三井物產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其存在的意義也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益田孝所說的別的公司,就是礦山業的霸主——三菱財閥。
不出所料,在政府公布將出售三池煤礦的一周之後,三菱財閥就申請購入。當時,支持三菱的官員是大隈重信,支持三井的是伊藤博文。雙方爭執不休,最後,達成一個協議,誰能出價不低於400萬日元,誰就能收購三池煤礦。
對三井來說,400萬日元是一個天文數字,沒有人支持益田孝的計劃。
他費盡口舌地跟三井元老們交涉,告訴他們,三池礦產豐富,生產出的煤炭品質優良、火力強大,一旦發生戰爭就能賺取巨額利潤。而且,三池煤礦一直用囚犯當勞工,成本奇低無比。
最後,三井高層煩了,跟益田孝說,如果你願意搞,就自己去融資吧。
益田孝又跑去三井銀行尋求幫助。
銀行開出的條件非常苛刻:以三井物產的資產和益田孝的個人名譽作擔保提供貸款。如果三池經營不善,三井物產將關門清算,同時,益田孝也將負擔一部分損失。
益田孝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接著,就是生死爭奪戰了。
在投標現場,益田孝以死相抗,最終用450萬日元獲得了三池煤礦。
事後,三井家元老責備他:“為什麼要用如此高的價格獲得三池煤礦?”益田孝微笑著說:“有400萬是用來獲取礦山,還有50萬日元用來給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地帶,讓他為三井賺取金錢。”
益田孝所說的人才,是讓三井家族的礦山事業登峰造極的人物,他叫團琢磨,這個卓越的人才是益田孝一手提拔起來的。
他生於1858年,福岡藩武士的後裔,家境殷實。14歲的時候,以藩主伴讀的身份奔赴美國留學,專業就是采礦冶金術。說實話,這個專業在當時真不被大家所看好。就像今天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同學總被誤認為畢業之後隻能去飯館裏收衛生費一樣,當時的日本人以為,學了礦山學,隻能去挖黑煤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