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亙古未有的奇怪戰爭 (1)(1 / 2)

反過來,我們再來看看貌似強大的俄國。這個國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版圖,但在20世紀初期,他不過是一個外強中幹的紙老虎而已。其工業化水平在帝國主義國家裏低下得可憐,其生鐵產量為11 200萬噸,是英美兩國的五分之一左右。更重要的是,工業水平的落後直接導致了俄國經濟依賴海外資本過於嚴重。在20世紀初期,俄國國內總資本中有一半以上都來自海外投資者。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國家內部資源豐富,要啥有啥,可惜工業水平巨低無比,隻能請求外援了。在煤炭等行業,外國資本占據了70%以上的資本份額,換句話說,一旦外資出現問題,俄國的重工業也會很合時宜地陷入癱瘓。

1904年,戰爭的槍聲如期而至。雙方在海陸展開了殊死搏鬥。戰爭這東西,表麵上看是槍林彈雨、你死我活的打架方式,其實本質上不過是兩個國家實力的終極博弈。誰能撐到最後,誰就是勝者。

俄國顯然不行。這隻老黑熊的軍隊缺少山炮和手榴彈等武器裝備,而日軍除了自行研製的新式武器外,還配備有從德國進口的先進武器,如機槍、野炮、山炮和重炮。俄軍不僅武器裝備落後,指揮部門也表現得非常昏庸無能。戰爭爆發後,俄國陸軍參謀本部甚至連朝鮮和中國東北的軍用地圖都沒有。俄國軍隊的腐敗,連俄軍總司令庫羅帕特金本人也不得不承認:“大批軍官厭戰,其中有許多甚至是高級軍官,也在裝病而想被遣回後方。”

俄國軍隊之所以素質低下,其本質在於俄國教育水平的落後不堪。沙皇一直對義務教育不感興趣,文盲的“普及率”占到80%,軍隊裏認識字的人更屈指可數,更別提戰爭謀略和戰術眼光了。

反觀日本,我們之前說過,這個國家最讓人驚歎的地方就在於它近乎狂熱地推行了義務教育,就是最普通的軍人也熟讀過儒家經典、西方學說。軍事統帥更是了解近代戰爭的特點和軍事謀略。比如說,那位大名鼎鼎的日本海軍統帥東鄉平八郎。這哥兒們出身貧寒,但年少多誌,從小苦練武功,縱橫在大海之中參加和西方列強的殊死鬥爭。在新政府成立之後,朝廷每年都輸送大批年輕人去海外學習西方軍事技術,這些年輕學子一點都不像今天的富二代,沒機會開跑車、泡明星,他們必須曆經海上的種種艱辛險阻,弄不好就小命不保。東鄉平八郎當年就是如此,他衣衫襤褸地踏上英國土地,每天麵對著西方人鄙視的目光奮勇學習。

他常常潛伏在英國造船廠的角落裏,觀察老外如何造軍艦,有時候還能親自督促外國人認真建造給日本的戰船。

經過了漫長、艱苦的六年學習,東鄉平八郎成為日本海軍的中流砥柱,他順利地在甲午海戰中擊敗大清朝,又投入到日俄戰爭的驚濤駭浪中。

對東鄉平八郎以及和他有同樣經曆的軍事指揮官們來說,戰爭就是濺在牆上的鮮血,他們就是嗜血的蚊子,沒有戰爭,他們的生命就不存在。

好了,經過如此詳盡的對比和描述,日本此戰想不勝都很難。就像甲午海戰一樣,日本是初升的太陽,光芒亮得耀眼難當;俄國雖然半推半就地步入到了資本主義時代,但畢竟政治腐朽,國內革命浪潮風起雲湧。這一場對決,毫無懸念。

這場奇妙的戰爭從1904年2月上演,曆時一年半左右。最終,以日本勝利告終。雙方簽署了《樸茨茅斯條約》,重新劃分了各自在遠東的勢力範圍。日本掌控了中國“南滿”(東北南部)地區,同時租借中國的旅順和大連,並將“南滿鐵路”據為己有。日本關東軍也大張旗鼓地駐進了中國領土。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落敗的俄國。它成為近代第一個跟黃種人簽署了不平等條約的西方代表,非常光榮。更重要的是,在日本間諜的努力之下,俄國國內的混亂程度與日俱增,革命力量日漸膨脹,終於引發了1905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曆史進程。

告別,最好的時代

不過,隨著日本取得戰爭的勝利,日本國人的欲望也越發膨脹,他們看著自己的祖國瞬間崛起,擊敗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後,不再滿足於《樸茨茅斯條約》中獲取的既得利益,而是渴望自己的國家能把投入到戰爭中的錢一股腦都賺回來,最好還能有節餘用來滿足日益提高的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

聰明的日本人仔細算了一筆賬:日俄戰爭國家投入的軍費是甲午戰爭的8倍還多,死了將近8萬士兵,是甲午戰爭的4倍。在政府要求全民節衣縮食投入戰爭的時候,曾經放話出來,一旦取勝,日本能獲得比甲午海戰還要多得多的賠款,可事實上,日本並沒有獲得什麼現金方麵的補償。雖然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但民眾不懂這些意義,在他們眼裏,自己的錢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