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俄戰爭前後,中國的鐵路事業大發展,全都是拜西方“好友們”所賜。沙俄在東北,德國在山東,法國在雲南、兩廣都不計成本地幫助大清朝修建鐵路,“助人為樂之心”路人皆知。
像後藤新平這麼有“愛心”的人,怎麼可能放棄這個機會呢?他給日本軍部寫信時表達了自己對開發東北的規劃理想:修鐵路、開煤礦、發展電力。不用五年,東北一定是處處好風光,遍地是勞工。
日本政府對這個建議非常首肯,要後藤新平全權處理東北。
1907年左右,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正式成立,後藤新平擔任總裁,與此同時,他開始大力實施自己的野心勃勃的商業掠奪計劃。
在後藤新平內心,他不是隻想做一個鐵路工程師,他的夢想是做滿洲之王,鐵路隻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
在後藤新平的主持下,東北的鐵路從西方引進最先進的技術,據說連枕木都是從美國進口的。當然,建成之後,所有的收入都進到了日本人的口袋。接下來,後藤新平開始開發鐵路沿線的城市和地區,海港、口岸、物流,包括旅遊和酒店、妓院,種種行業後藤新平都拚命霸占,然後以極為優惠的價格交給日本本土的公司來經營。除此以外,後藤新平開學校,繼續在東北完成他的文化殖民策略。
當然,這個強大的理想憑借後藤新平一個人無法完成,他一邊全力支持日本本土企業進駐東北,一邊開始廣招“人才”。
後藤新平的人才觀很有意思,了解之後,你或許知道,為什麼當年中國會如此羸弱。
必須用那些低調、有思想之人,爭名逐利的,不要。
要圓滑的人才,固執己見者免談。
要有朝氣,最好是“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那樣”的純爺兒們。
在這個標準之下,滿鐵公司裏彙集了一群心狠手辣,為了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才。後藤新平自己說:“我們這裏沒有知識分子,一個都沒有。”
人才招來之後,後藤新平根據業務的範圍,不斷調整公司的組織結構。大約一年之後,經過幾輪整合,滿鐵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總務部、運輸部、礦業部和行政部。最有趣的就是這個礦業部。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特務機構,常常四處調查中國東北地區的資源情況。1908年到1909年的一年間,這個機構對鞍山附近進行了深入調查,在占據了資料之後,滿鐵主動出擊,四處賄賂中國官員,擴張了幾十處礦區。
後來,也是這個特殊的機構又對中國的蒙古、延邊等地展開公開或者潛伏似的偵察,為日本侵略中國提供了大力援助。
再見,天皇!
我們再來說下金融業。從1878年開始,澀澤榮一就推動有三井參股的第一國立銀行在朝鮮開設分行,到日俄戰爭結束後,這家分行居然成為了當地最大的金融機構。一方麵,它負責發行貨幣,製定朝鮮的金融政策,儼然是這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另一方麵,第一國立銀行也具備商業銀行的功能,為在朝的日本公司提供貸款和保險等。
有了金融的保障,日本商人在朝鮮更是如魚得水,四大家族紛至遝來,在“幫助朝鮮實現工業化”的名義下,轟轟烈烈地開展各種業務,比如海運、鐵路、電報等。
而這些商人的背後支持者則是政府中的重臣伊藤博文。到了日俄戰爭結束,伊藤博文辭去了首相的工作,當起了朝鮮統監,換句話說,就是這裏的土皇帝。隨後,三井等跟伊藤博文關係密切的家族企業進一步地滲透到朝鮮中來,賺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