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安田財閥比起來,三菱家族的主權過渡就顯得平穩有力得多了。話說一戰結束之後,日本產生最多的就是暴發戶。因為歐洲各國忙於談判,在亞洲要買歐洲的貨物難上加難,日本則從中撈取了巨額利潤。一時間,國內產生了各種暴發戶:紡織暴發戶、造紙暴發戶、礦山暴發戶、藥品暴發戶以及賣廢鐵的暴發戶,等等。
而這些行業三菱基本都在經營,獲利就可想而知了。但就在三菱公司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時候,掌門人岩崎久彌決定離開自己的公司,隱居鄉野,把公司大權交給了岩崎彌之助的兒子,岩崎小彌太。
有點亂了吧?我幫你梳理一下:三菱第一任掌門是岩崎彌太郎,他去世之後,由弟弟岩崎彌之助當社長,岩崎彌之助退休後,又讓岩崎彌太郎的兒子岩崎久彌當社長,最後,岩崎久彌再度把權力交給了自己叔叔的兒子,38歲的岩崎小彌太。
1916年,岩崎小彌太正式走馬上任,公司內部一片大嘩,高管們紛紛上書,請岩崎久彌留任。而岩崎久彌則表示:“公司現在運轉良好,每年利潤豐厚,正是我退隱的好時機。當年岩崎彌太郎去世的時候52歲,我叔叔岩崎彌之助退休的時候也是四十多歲,現在我必須交出權力,報答叔叔。”
情詞懇切,讓人動容,沒有人再多嘴多舌了。
和安田善次郎不同的是,岩崎久彌退居二線之後,的確是孑然一身,再也不幹涉公司事務,毫無保留地把公司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兄弟去打理。
岩崎小彌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在1899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法律,後奔赴英國留學,專業是應用化學。
可是到了英國之後,岩崎小彌太就改變了初衷,讀上了歐洲古典學。這個專業主要介紹歐洲曆史那些事兒,岩崎小彌太的理由很簡單:要從思想上學習西方,不能局限在技術層麵。
那時候的岩崎小彌太完全是一個熱血、進步、憤怒青年。他四處演講,到處演說,主張日本進行徹底的社會改變,融入西方文明當中去,他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率領民眾脫亞入歐。
但造物弄人,1906年,回到日本的岩崎小彌太找不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在父親岩崎彌之助的勸說下,他進了三菱財團,擔任副社長,年僅28歲。
不過,對岩崎小彌太來說,這個工作完全是個閑職,岩崎久彌工作努力,思想開放,把三菱財團弄得風生水起,岩崎小彌太根本插不上手。
閑極無聊的岩崎小彌太決定玩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於是,他成立了一個交響樂團,居然成為日本第一個交響樂團。不過,這個樂團經營很差,沒到兩年,就宣告解散。
接著,岩崎小彌太又辦了個學校和圖書館,準備幹點文化事業。這回,三菱家的元老們大加讚許,認為這對推廣家族企業的品牌有很大的良性作用。
岩崎小彌太根本不在乎家族人的眼光,我行我素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到了明治天皇去世之後,他又迷上了佛教,開始閱讀大量佛經,每天思考人的精神問題和東方哲學的內涵。
可是,還沒等他頓悟呢,岩崎久彌就把社長的職位讓給了他。
這回輪到我折騰了!岩崎小彌太大喜過望。這裏我們再插播一段廣告:日本的大部分家族企業,例如三井、住友,都是依靠大掌櫃(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家族的元老們隻是控製資本,坐收紅利而已。但三菱家比較特殊,社長大權獨攬,一人獨裁,能決定公司的生死存亡。
岩崎小彌太上任之後,不負重望。他所做的第一件重大改革對整個日本,乃至世界都影響深遠。1918年,岩崎小彌太把三菱財團中的營業部門單獨做成了一個公司,資本金1500萬日元,名稱為——三菱商事。
這是一家貿易公司,也是一個信息公司。他們的員工被派往全世界,搜集各種商業情報,隨時彙報到三菱總部;他們也賣東西,把三菱旗下所有產品銷往海外。
除此以外,岩崎小彌太開始擴大三菱家族的經營範圍,開始向製鐵、石油、飛機和化工邁進。隨著事業規模的擴大,岩崎小彌太開始調整公司結構,讓不同行業的企業都獨立出來,三菱商事代表集團持有股份,以保證財團的各個部分都健康成長。
經過了漫長的改革,三菱的高層已經沒有人敢小看岩崎小彌太了,他們送給他一個雅號:經營之鬼。
災難之後的重建
鬼才這個稱號,適合岩崎小彌太,也適合日本四大財團的各位首腦人物。正大光明地奮鬥,養家糊口,或者是憑借聰明才智,在某一方麵技壓群雄,是為人才;懂得世故,學會圓滑,不按常理出牌來擊倒對手,這叫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