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住市區還是郊區1(2 / 2)

想想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一個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知識充滿渴望,對生活充滿遐想,可是自從他們一腳踏入學校,踏進這座光環籠罩的兵工廠,就被入了固定的磨子,遭到流水線似的一遍又一遍的洗腦和灌輸。這些孩子們在這座牢籠裏,所有天才般的創意都會被扼殺,所有美好的願望都會被蔑視,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後所有的人都被訓練成同一種類型,考試機器。

張小七隻要一想到這,就覺得不寒而栗,這是一件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

兒子朱七七今年隻有五歲,還在讀幼兒園,正是處在一個天真浪漫、到處玩耍的童年時代。沒上幼兒園之前,思維活躍,求知欲望強烈,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問問題。

媽媽,為什麼我一哭就會流眼淚?

媽媽,為什麼你是我媽媽,他是我爸爸,我是你們的兒子?

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雲是白的?花是紅的?樹是綠的?

媽媽,為什麼人會生病,人會出血?人會疼痛?人會變老?人會死亡?

……

為了能夠解答兒子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張小七買了好多版本的科普書籍,比如《十萬個為什麼》、《小百科叢書》、《兒童好奇心大全》等等。

可是朱七七自從上了幼兒園,小家夥一天比一天沉默,玩得時間也越來越少。白天課堂上學語文、英語、數學;放學後得窩在家裏寫作業;周末得參加鋼琴、畫畫、圍棋等各種興趣班。為什麼要學這麼多?不是夫妻倆要望子成龍,更不是虛榮心作崇,而是因為每個孩子在幼升小的時候,都得麵臨人生中的第一場大考。

而西方國家的素質教育,他們的小朋友們在幼兒園又學了什麼?

他們參觀警察局,學習如何識別生活中的危機,如何報警;

他們參觀消防局,學習簡單的滅火知識,以及如何躲避火災;

他們參觀市政府,看市長和政府官員如何為市民服務,從小培養服務意識;

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坐公交車或地鐵,記住回家的路線,在突發情況下,能自己回家;

他們還要跟老師去超市買東西,學習選購商品,使用金錢,以及付款和算賬…。。

不難想像,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兩種截然不同的體係之下,兩個如白紙一般的小朋友,經過三年的熏陶,當他們從幼兒園走出來之後,差異會在哪裏?

素質教育的小朋友,當他們從幼兒園出來時,基本具備了初級的生存能力。

應試教育的朱七七,當他從幼兒園出來時,隻具備一種能力,參加小學的入學考試。

這個結果,讓張小七對中國的教育體係失望透頂,正因為此,為了彌補兒子在素質教育方麵的缺失,這兩年,她想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